
猶言布滿四周角落。《三國志平話》卷上:“﹝ 董卓 ﹞方欲興兵,忽聽得城内大喊聲,閉了城門,急點軍兵數千餘人,前街後巷,羅紋結角,軍兵都把了。”
“羅紋結角”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uó wén jié jiǎ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成語原指布滿四周角落,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員分布密集、覆蓋全面的狀态。例如在軍事布防中,可形容士兵嚴密守衛各處。
最早見于元代話本《三國志平話》卷上:“﹝董卓﹞方欲興兵,忽聽得城内大喊聲,閉了城門,急點軍兵數千餘人,前街後巷,羅紋結角,軍兵都把了。”此處描繪了董卓派兵全面封鎖城内的場景。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結構複雜、紛繁難解”,可能因“羅紋”(花紋繁複)與“結角”(結構交錯)的意象引申而來,但此用法尚未被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收錄,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
羅紋結角是指一種由于細緻的花紋或紋理形成的裝飾性材料,通常用于建築或器物設計中。這種材料以其獨特的圖案和紋理,常常被用于增強美感和視覺吸引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羅(缺一點水滴、乳半、田)紋(纟、用一)結(缺一點耳朵)角(見)。
來源:羅紋結角一詞源于中文。其中,羅指的是一種絲綢或細細的衣物,紋是指紋路或花紋,結表示材料的形成方式,角表示物體的形狀。
繁體:羅紋結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羅紋結角的古文字形式是罖紋結角。
例句:這幅畫上的羅紋結角圖案非常精美。
組詞:裝飾、材料、美感、視覺吸引力
近義詞:紋飾、花紋
反義詞:平整、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