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衡的意思、末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衡的解釋

謂觀察了解事物持平公正,不帶偏見。《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衡”在漢語詞典中屬于罕見詞彙組合,經核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均未收錄該詞條。根據漢字單字釋義推測,“末”在《說文解字》中解作“木上曰末”,引申為末端、次要之意;“衡”在《康熙字典》中釋為“平也,稱物輕重之器”,可指權衡、平衡。二字組合可能衍生出以下三層語義:

一、字面組合義 • 末:指事物的末端或細枝末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 衡:指衡量、比較的行為(《王力古漢語字典》)

二、引申義推測 或指向對事物次要部分的權衡考量,類似“權衡輕重”的變體表達,但該用法未見典籍用例支持(參考《辭源》第三版)。

三、特殊語境義 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二十一出現過“末衡”連用,特指北鬥七星鬥柄末端,此屬特定典籍中的星象術語(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建議使用時優先選用《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标準詞彙,若涉及專業領域需提供具體語境。本文釋義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2版)及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末衡”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末衡”指觀察或了解事物時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其中,“末”原指事物的末端或次要部分,此處引申為觀察的視角;“衡”即權衡、衡量,強調持中守正的态度。

二、出處與引文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宙合》:

“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意為:内心忠誠(讂充),耳目端正(末衡),方能實現政治清明、利民安邦。

三、擴展解讀

  1. 哲學内涵
    “末衡”體現了古代對認知客觀性的追求,強調在觀察事物時需摒棄主觀偏見,以端正的态度全面審視問題(參考《管子》中的“耳目欲端”)。
  2. 現代引申
    有觀點認為,“末衡”也可引申為在事情後期才進行權衡或補救,例如臨時應對問題的情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其他相關

部分資料提到“末衡”作為人名的寓意,如姓名學中“末”屬木、“衡”屬土,但此解釋與詞語原意無直接關聯。

“末衡”核心含義仍以《管子》中的“公正觀察”為主,需結合古典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思想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管子》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公操拔虎須豹藏霧不孫參綜側直禅數陳立夫抽閑創艾怛怛打油飛冬赈二十八宿兒童福利院分徹浮光掠影構磚光祚酣悅回托活寃孽湖绉踐冰将本求財檢書金鸾金羊禁用卷棚老表拉套子麟寺理任梅花雀拏班做勢男性派對平波屏間孔雀祇令青羅傘軟資源灑籤上清觀少焉神愁鬼哭隋珠彈雀俗劣天發神谶碑天隱停鞭頹塹猥慵溫恭無慧巫山神女弦管宵熸校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