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ate] 一種細紋玉石,常雜有蛋白石并有各種色彩,或排列成條狀或帶狀,間有黑斑或呈苔狀
(1).礦物名。玉髓的一種。品類甚多,顔色光美,可制器皿及裝飾品。 三國 魏 曹丕 《<瑪瑙勒賦>序》:“瑪瑙,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方人因以名之。” 北周 庾信 《楊柳歌》:“銜雲酒杯赤瑪瑙,照日食螺紫琉璃。” 老舍 《茶館》第一幕:“ 龐總管 ……連家裡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作的!”
(2).用作藥物。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馬腦》。
瑪瑙是一種玉髓類礦物,屬于隱晶質石英的變種,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₂),常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形成獨特的紋帶狀結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物理性質
硬度為6.5-7(莫氏硬度),密度約2.65 g/cm³,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狀态,色彩層次豐富,常見紅、綠、黃、褐、白等顔色。
結構特征
具有紋帶狀、同心圓狀或層狀構造,形态多樣,如乳房狀、葡萄狀、結核狀等。
形成過程
瑪瑙形成于火山活動後,岩漿冷卻時蒸氣形成氣泡,隨後含二氧化矽的溶液滲入并逐漸凝結,經數百萬年地質作用形成。
主要分類
傳統用途
古代多用于飾品、陪葬品,如瑪瑙珠串;現代用于工藝品、精密儀器軸承等。
文化意義
梵語稱“遏濕摩揭婆”,中文名“瑪瑙”源于其紋路似馬腦,佛教經典中亦有記載。
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學參數或曆史文獻記載,可參考、3、8等來源。
瑪瑙是一種寶石,常見于紅色、青色和棕色。它是一種細膩堅硬的礦石,被廣泛用于制作珠寶和擺件。作為一種有着悠久曆史的寶石,瑪瑙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瑪瑙的漢字“瑙”由“王”和“⺩”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4。
瑪瑙最初出産于埃及尼羅河流域,後來又在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地發現。在中國,“瑪瑙”一詞最早見于《詩經》,被用來描繪具有美感的寶石。在古代,瑪瑙被廣泛用作佩飾物,被認為具有護身、辟邪*********。
瑪瑙的繁體字為「瑁瑙」,和簡體字形式相似。
古時候的瑙字寫作「㻽瑙」,字形更加複雜,用的比較少見。
1. 我戴上那塊瑪瑙手鍊,感覺自己更加自信了。
2. 這塊瑪瑙色彩鮮豔,非常美麗。
1. 瑪瑙手镯
2. 瑪瑙擺件
3. 瑪瑙戒指
瑪瑙、羊脂白玉、紅玉髓、石榴石
拙石、粗糙、無美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