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猛惡的意思、猛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猛惡的解釋

(1).兇惡。《周禮·秋官·序官》“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唐 賈公彥 疏:“其職雲:掌攻蟄獸。是除猛惡之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傀儡體做法:高八6*九尺丈餘不等,穿以真正綾絹紵紬,備以真正弓矢兵器,鬚眉直豎,猛惡如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詩:“如今他要在最前線和猛惡的帝國主義決鬥。”

(2).險惡,兇險可怕。《水浒傳》第八回:“早望見前面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這座林子有名喚做 野豬林 ,此是 東京 去 滄州 路上第一個嶮峻去處。” 清 黃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詩:“十篙上瀨復九退,船背沙石磨琤瑽。苦緣上流勢猛惡,乾冬尚且艱行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猛惡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猛惡”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兇惡殘暴
    指人或事物具有極強攻擊性與破壞性,如形容野獸、人的行為或性格。例如《周禮》注疏中提到的“攻蟄獸”職責,即指消除兇猛惡獸的威脅。
  2. 險惡可怕
    多用于描述環境或形勢的危險性,如《水浒傳》中“野豬林”被稱作“猛惡林子”,凸顯其兇險的地勢與氛圍。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代典籍
    • 《周禮·秋官·序官》提到“除猛惡之事”,指驅除兇獸(賈公彥疏)。
    • 《水浒傳》第八回以“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描寫野豬林的環境險惡。
  2. 文學作品
    • 清代黃景仁《春雨望新安江》用“勢猛惡”形容水流湍急險峻。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猛惡”兼具“兇暴”與“危險”雙重含義,既可用于具象的兇猛事物(如野獸、環境),也可用于抽象的危險狀态。其語義強度較高,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強化表達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猛惡

猛惡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兇猛和邪惡。猛指兇猛,惡指邪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猛惡的部首是犬,犬的拆分部首是犭;惡的拆分部首是亻。

猛的筆畫數為5,犭的筆畫數為3;惡的筆畫數為8,亻的筆畫數為2。

來源

猛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餘聞犬之猛者,在野屍之所斃鳥,人莫敢奪。”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用來形容兇猛和邪惡的人或事物。

繁體

猛惡的繁體字為猛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猛惡的寫法有所不同。猛的古字形為虍攵犬,惡的古字形為亞疴禸亻。

例句

1. 這隻狼真是猛惡無比,連最勇敢的獵人都望而生畏。

2. 那個罪犯行為猛惡,罪責難逃。

組詞

兇猛、邪惡、猛烈、惡劣、猛犸、惡行

近義詞

兇暴、惡毒、殘暴、兇惡

反義詞

溫和、善良、和善、溫善、慈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