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猛惡的意思、猛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猛惡的解釋

(1).兇惡。《周禮·秋官·序官》“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唐 賈公彥 疏:“其職雲:掌攻蟄獸。是除猛惡之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傀儡體做法:高八6*九尺丈餘不等,穿以真正綾絹紵紬,備以真正弓矢兵器,鬚眉直豎,猛惡如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詩:“如今他要在最前線和猛惡的帝國主義決鬥。”

(2).險惡,兇險可怕。《水浒傳》第八回:“早望見前面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這座林子有名喚做 野豬林 ,此是 東京 去 滄州 路上第一個嶮峻去處。” 清 黃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詩:“十篙上瀨復九退,船背沙石磨琤瑽。苦緣上流勢猛惡,乾冬尚且艱行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猛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猛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猛”和“惡”兩個語素構成,主要形容事物或人具有兇猛、兇狠、可怕的性質或狀态。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核心含義:兇猛可怕

    • 字義分解:
      • 猛: 本義指健壯的犬隻撲擊之态,引申為力量強大、氣勢猛烈、性情兇暴。如《說文解字》釋“猛”為“健犬也”。
      • 惡: 本義指罪過、不良行為(與“善”相對),引申為兇狠、兇暴、令人畏懼。如《說文解字》釋“惡”為“過也”。
    • 合成詞義: “猛”強調力量與氣勢的強烈,“惡”強調性質或行為的兇險、不善。兩者結合,核心意義是指力量強大、氣勢洶洶且帶有兇險、狠毒或令人恐懼的性質。它描述的是一種極具威脅性、破壞性或令人極度不安的狀态或特征。
  2. 具體應用與對象:

    • 形容動物: 指野獸等性情兇暴,極具攻擊性和危險性。例如:“山林中有猛惡的虎豹出沒。”
    • 形容人: 指人性格兇狠殘暴,行為惡毒,令人畏懼。例如:“那強盜生得面目猙獰,性情猛惡。”
    • 形容自然現象或事物: 形容風浪、險灘、疾病等來勢兇猛、險惡可怕。例如:“船遇上了猛惡的風浪,幾乎傾覆。”、“他染上了猛惡的疾病。”
    • 形容氣勢或力量: 形容某種力量或氣勢極其強大且帶有破壞性或壓迫感。例如:“敵軍以猛惡之勢撲來。”
  3. 語義強度與色彩:

    • 語義強度高: “猛惡”表達的兇猛、兇狠程度通常比單獨的“猛”或“惡”更強,帶有一種令人膽寒的、極具破壞力的意味。
    • 貶義色彩: 該詞主要用于負面描述,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強調對象具有危害性、威脅性或令人憎惡的特性。

權威來源參考:

“猛惡”一詞,核心義為兇猛可怕,強調力量、氣勢的強烈及其伴隨的兇險、狠毒或令人極度恐懼的性質。它常用于形容兇暴的動物、兇狠的人、險惡的自然現象或疾病,以及具有強大破壞力或壓迫感的力量或氣勢。該詞語義強度高,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其釋義和用法在權威的漢語詞典和經典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和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猛惡”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兇惡殘暴
    指人或事物具有極強攻擊性與破壞性,如形容野獸、人的行為或性格。例如《周禮》注疏中提到的“攻蟄獸”職責,即指消除兇猛惡獸的威脅。
  2. 險惡可怕
    多用于描述環境或形勢的危險性,如《水浒傳》中“野豬林”被稱作“猛惡林子”,凸顯其兇險的地勢與氛圍。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代典籍
    • 《周禮·秋官·序官》提到“除猛惡之事”,指驅除兇獸(賈公彥疏)。
    • 《水浒傳》第八回以“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描寫野豬林的環境險惡。
  2. 文學作品
    • 清代黃景仁《春雨望新安江》用“勢猛惡”形容水流湍急險峻。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猛惡”兼具“兇暴”與“危險”雙重含義,既可用于具象的兇猛事物(如野獸、環境),也可用于抽象的危險狀态。其語義強度較高,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強化表達效果。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寶旛敝國不了事不争才悟參饷産婦赤道逆流重頭邨墟錯斷大洪山彈參登山臨水洞天缾堵波迩室幡華鳳栖梧祔廟付諸一笑戈甲寡大夫黑窩鴻濟黃溜溜佳器嘉志解文疾固京控矜勉具考駿雄勀己每逢牡蛤木柺納頭便拜嫩紅七典栖遁謦咳日射角宂謬散紊生物學申制沈醉鸘裘雙靥彈糾騰呼鞓紅痛痛切切萬玉烏雜筱籬哓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