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惡的意思、猛惡的詳細解釋
猛惡的解釋
(1).兇惡。《周禮·秋官·序官》“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唐 賈公彥 疏:“其職雲:掌攻蟄獸。是除猛惡之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傀儡體做法:高八6*九尺丈餘不等,穿以真正綾絹紵紬,備以真正弓矢兵器,鬚眉直豎,猛惡如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詩:“如今他要在最前線和猛惡的帝國主義決鬥。”
(2).險惡,兇險可怕。《水浒傳》第八回:“早望見前面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這座林子有名喚做 野豬林 ,此是 東京 去 滄州 路上第一個嶮峻去處。” 清 黃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詩:“十篙上瀨復九退,船背沙石磨琤瑽。苦緣上流勢猛惡,乾冬尚且艱行艭。”
詞語分解
- 猛的解釋 猛 ě 氣勢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媙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嚴厲:寬以濟猛。 兇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獸。猛戾。猛悍。 古哺乳動物,長毛的象:猛犸。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善 惡 (噁) ě 〔惡心〕要嘔吐的感覺;亦指對人和事的厭惡态度。 (噁) 好美愛善 惡 ū 古同“烏”,疑問詞,哪,何。 文言歎詞,表示驚訝:惡,是何言也! 好美愛善 筆畫數:; 部首: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猛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猛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猛”和“惡”兩個語素構成,主要形容事物或人具有兇猛、兇狠、可怕的性質或狀态。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
核心含義:兇猛可怕
- 字義分解:
- 猛: 本義指健壯的犬隻撲擊之态,引申為力量強大、氣勢猛烈、性情兇暴。如《說文解字》釋“猛”為“健犬也”。
- 惡: 本義指罪過、不良行為(與“善”相對),引申為兇狠、兇暴、令人畏懼。如《說文解字》釋“惡”為“過也”。
- 合成詞義: “猛”強調力量與氣勢的強烈,“惡”強調性質或行為的兇險、不善。兩者結合,核心意義是指力量強大、氣勢洶洶且帶有兇險、狠毒或令人恐懼的性質。它描述的是一種極具威脅性、破壞性或令人極度不安的狀态或特征。
-
具體應用與對象:
- 形容動物: 指野獸等性情兇暴,極具攻擊性和危險性。例如:“山林中有猛惡的虎豹出沒。”
- 形容人: 指人性格兇狠殘暴,行為惡毒,令人畏懼。例如:“那強盜生得面目猙獰,性情猛惡。”
- 形容自然現象或事物: 形容風浪、險灘、疾病等來勢兇猛、險惡可怕。例如:“船遇上了猛惡的風浪,幾乎傾覆。”、“他染上了猛惡的疾病。”
- 形容氣勢或力量: 形容某種力量或氣勢極其強大且帶有破壞性或壓迫感。例如:“敵軍以猛惡之勢撲來。”
-
語義強度與色彩:
- 語義強度高: “猛惡”表達的兇猛、兇狠程度通常比單獨的“猛”或“惡”更強,帶有一種令人膽寒的、極具破壞力的意味。
- 貶義色彩: 該詞主要用于負面描述,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強調對象具有危害性、威脅性或令人憎惡的特性。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猛惡”的解釋為“兇猛;兇惡”。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年。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猛”的解釋包含“猛烈;兇猛”義項,對“惡”的解釋包含“兇惡;兇狠;兇猛”義項。“猛惡”可視為這兩個義項的結合與強化。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古代典籍用例(佐證語義):
- 元代關漢卿《窦娥冤》:“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願明題遍,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窦娥顯。… 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隻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鵑。… 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着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隻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願明題遍。(做哭科,雲)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窦娥顯。” (劇中雖未直接出現“猛惡”一詞,但描述的“官吏每無心正法”導緻的冤情之深重、窦娥誓願之慘烈,其背後隱含的正是社會不公的“猛惡”之力。此例佐證“猛惡”可用于形容強大而兇險的力量或情狀。)
-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那金桂原是個水性人兒,那裡守得住空房?… 又見薛蟠氣質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竈一氣炮制,将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滅南唐’之意。… 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喚做金桂。… 這夏小姐今年方十七歲,生得亦頗有姿色,亦頗識得幾個字。若論心中的丘壑經緯,頗步熙鳳之後塵。… 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起來。先時不過挾制薛蟠,後來倚嬌作媚,将及薛姨媽,又将至薛寶钗。”(書中描寫夏金桂的潑辣、狠毒,其行徑可稱為“猛惡”。此例佐證“猛惡”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情兇狠。)來源: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 唐代杜甫《兵車行》:“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詩中描繪的戰争之殘酷、兵役之沉重、民生之凋敝,其背後是時代與權力的“猛惡”。此例佐證“猛惡”可用于形容巨大而可怕的社會力量或現實。)來源:杜甫,《杜工部集》,中華書局。
“猛惡”一詞,核心義為兇猛可怕,強調力量、氣勢的強烈及其伴隨的兇險、狠毒或令人極度恐懼的性質。它常用于形容兇暴的動物、兇狠的人、險惡的自然現象或疾病,以及具有強大破壞力或壓迫感的力量或氣勢。該詞語義強度高,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其釋義和用法在權威的漢語詞典和經典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和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猛惡”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 兇惡殘暴
指人或事物具有極強攻擊性與破壞性,如形容野獸、人的行為或性格。例如《周禮》注疏中提到的“攻蟄獸”職責,即指消除兇猛惡獸的威脅。
- 險惡可怕
多用于描述環境或形勢的危險性,如《水浒傳》中“野豬林”被稱作“猛惡林子”,凸顯其兇險的地勢與氛圍。
二、出處與例句
- 古代典籍
- 《周禮·秋官·序官》提到“除猛惡之事”,指驅除兇獸(賈公彥疏)。
- 《水浒傳》第八回以“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描寫野豬林的環境險惡。
- 文學作品
- 清代黃景仁《春雨望新安江》用“勢猛惡”形容水流湍急險峻。
三、使用場景
- 人物性格:形容人殘暴兇狠,如“猛惡之徒”。
- 自然或社會環境:描述險峻山林、湍急水流或複雜局勢,如“猛惡之地”。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兇惡、殘暴、險惡
- 反義詞:溫順、平和、安谧
“猛惡”兼具“兇暴”與“危險”雙重含義,既可用于具象的兇猛事物(如野獸、環境),也可用于抽象的危險狀态。其語義強度較高,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強化表達效果。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寶旛敝國不了事不争才悟參饷産婦赤道逆流重頭邨墟錯斷大洪山彈參登山臨水洞天缾堵波迩室幡華鳳栖梧祔廟付諸一笑戈甲寡大夫黑窩鴻濟黃溜溜佳器嘉志解文疾固京控矜勉具考駿雄勀己每逢牡蛤木柺納頭便拜嫩紅七典栖遁謦咳日射角宂謬散紊生物學申制沈醉鸘裘雙靥彈糾騰呼鞓紅痛痛切切萬玉烏雜筱籬哓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