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李善 注引《五經要義》:“日入後,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深林迷6*昏旦,棧道淩空虛。”
(2).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亦泛指時光。 唐 李紳 《南梁行》:“芻狗無由學聖賢,空持感激終昏旦。” 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套曲:“安樂窩隨緣度昏旦,伴幾個知交撒頑,尋一會漁樵調侃。”
(3).謂晨昏短促。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詩:“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顧炎武 《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4).猶混蛋。詈詞。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縣長》:“本來地方就很苦寒--你們看這個昏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昏旦漢語 快速查詢。
“昏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綜合如下:
時間段的指代
時間短暫性
形容晨昏交替的短促,如杜甫詩中“形骸改昏旦”,暗喻人生或境遇的瞬息變化。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如陸倕《新刻漏銘》中“昏旦之刻未分”,以及李紳“空持感激終昏旦”,均以時間意象烘托意境。
“昏旦”核心含義圍繞時間展開,既可指具體時段(黃昏/清晨),亦可泛化或隱喻短暫性。需注意詈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而天文學解釋則屬專業領域。
昏旦,意為天亮和黑夜降臨的時刻,是用來表示一天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
昏旦的部首是日字旁,拆分成日和屯兩個部分,屬于四筆漢字。
《昏旦》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尚書大傳》中的使用,是中國古代史書之一,描寫了周朝時期的衆多事件。繁體字沒有改變原有的形狀和結構,隻是筆劃有所改變。
在古時候,昏旦的漢字曾經使用另外的寫法,如「昬旦」、「昏曀」、「昏耀」等。然而隨着漢字的規範化,現代書寫中隻使用「昏旦」這種寫法。
1. 每天清晨的昏旦,我最喜歡去晨跑。
2. 黃昏和黎明是白天與昏旦的過渡時刻。
昏暗、黃昏、旦夕
日出、拂曉
日落、夜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