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旦的意思、昏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旦的解釋

(1).黃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李善 注引《五經要義》:“日入後,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深林迷6*昏旦,棧道淩空虛。”

(2).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亦泛指時光。 唐 李紳 《南梁行》:“芻狗無由學聖賢,空持感激終昏旦。” 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套曲:“安樂窩隨緣度昏旦,伴幾個知交撒頑,尋一會漁樵調侃。”

(3).謂晨昏短促。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詩:“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顧炎武 《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4).猶混蛋。詈詞。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縣長》:“本來地方就很苦寒--你們看這個昏旦!”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昏旦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昏旦是漢語中表示時間範疇的複合詞,由“昏”與“旦”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代從黃昏到次日清晨的時間段,強調晝夜交替的連續性。以下從語義演變、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釋: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說文解字·日部》釋:“昏,日冥也。”指太陽落山後的昏暗時分,即黃昏。如《詩經·陳風·東門之楊》載:“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2. 《說文解字·旦部》釋:“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指太陽初升、破曉之時。如《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孔穎達疏:“旦,明也;昧爽謂将旦未旦之時。”

構詞邏輯:二字組合形成時間閉環,喻指從日暮到黎明的完整周期(詳見《漢語大詞典》第7卷)。


二、時空範疇的延伸

  1. 時間維度
    • 短時跨度:特指傍晚至清晨,常見于古詩文計時。如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晖。”
    • 長時隱喻:象征晝夜更疊的循環,引申為時光流轉。如《淮南子·天文訓》:“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昏旦者陰陽之交。”
  2. 空間意象

    文學作品中常以“昏旦”烘托蒼茫意境。如杜甫《望嶽》:“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以山巒分割明暗喻指空間與時間的交融(參考《杜詩詳注》卷九)。


三、文化内涵與哲學意蘊

  1. 天人相應觀

    古代天文曆法中,“昏旦”是觀測星象、制定節氣的重要節點。《周髀算經》載:“以表候日影,定昏旦中星。”體現先民對自然規律的把握。

  2. 陰陽哲學象征

    《周易·系辭》提出“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昏屬陰,旦屬陽,“昏旦”成為陰陽轉化、萬物生息的具象表達(詳見《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


四、權威典籍用例

文獻 原文節選 釋義
《禮記·月令》 “孟春之月……旦尾中,昏參中。” 以星宿位置标記昏旦,用于曆法紀時。
陸機《文賦》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須臾”“一瞬”與“昏旦”共構時間尺度。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經》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以“昏旦”修行暗喻精神超脫。

結論:“昏旦”作為漢語特有的時間概念詞,既具精确的時段指向性,又承載着農耕文明的時間哲學與審美意象。其語義從自然現象升華為文化符號,成為理解傳統時空觀的關鍵載體(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義證》《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等)。

網絡擴展解釋

“昏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時間段的指代

    • 指“黃昏和清晨”兩個時段,如南朝謝靈運詩句“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 也泛指“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或延伸為“一天的時光”。
  2. 時間短暫性
    形容晨昏交替的短促,如杜甫詩中“形骸改昏旦”,暗喻人生或境遇的瞬息變化。

二、字義分解

三、特殊用法

四、文學與典籍引用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如陸倕《新刻漏銘》中“昏旦之刻未分”,以及李紳“空持感激終昏旦”,均以時間意象烘托意境。

“昏旦”核心含義圍繞時間展開,既可指具體時段(黃昏/清晨),亦可泛化或隱喻短暫性。需注意詈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而天文學解釋則屬專業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愛恡阿傉達山班功行賞抱關擊柝保身暴坐比數除治耳聾眼黑法禁飛鹽杆兒槁磔官店觀梅觀衆席桂花醑瑰逸故闾行衞黃履加鞭監榷角帶矯詐冀方警發驚矯靖言庸回酒湩苦惱靈官溜奧籠餅龍藻論資排輩緑綟绶袤廣牧圉裒割裒會恰方秦秦瓊殿邛钜七死八活奇玩三接蛇蜴誓不罷休水疱涚水田基鐵闆紅淚錄停省惟惟無曾曉角徙蔔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