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齊俗訓》載: 惠施 為 梁 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 莊子 澤邊見之,棄其馀魚,以示諷誡。後因以“棄其餘魚”比喻節欲知足。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阮嗣宗 沉酒荒迷,乖‘畏途相誡’之譬也;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棄其餘魚”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存在兩種解釋方向,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出處與典故:最早見于《淮南子·齊俗訓》,記載惠施擔任梁國宰相時,隨從車馬過百仍不滿足,莊子在河邊遇見後,故意丢棄多餘的魚,以此諷喻他應節制欲望、懂得知足。
核心含義:
應用場景:多用于勸誡他人或自省,如《顔氏家訓》引用此典批評謝幼輿貪財失節的行為。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為追求更大利益而舍棄已有小利,結果一無所獲”,可能與另一則漁民寓言混淆。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注釋。
《棄其餘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放棄其他的,專心追求其中一種。它形容人在衆多選擇中集中精力,專注于某個目标而舍棄其他的事物。
《棄其餘魚》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弓、其、魚。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棄其餘魚》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漁父》這篇文章中。文章講述了一個漁父放棄了捕撈其他魚類,而專注于捕捉孔雀魚(古代人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魚)。這個故事象征着人們應該舍棄瑣碎的事物,專注追求更高尚、更有價值的目标。
棄其餘魚的繁體字為「棄其餘魚」。
在古代,棄其餘魚的寫法稍有不同。其漢字寫法為「捨餘魚」。
1. 他決定在學習上棄其餘魚,專攻數學。
2. 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她棄其餘魚,全力以赴。
組詞:選擇、專心、集中、追求
近義詞:集中精力、專注一事
反義詞:兼顧、疏忽其他、泛泛而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