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湊趣”。1.投合别人的興趣,使人高興。《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恨地者,恨他樹木生得不湊趣;若是湊趣,生得齊整如意,樹本就好做屋柱。”《紅樓夢》第三七回:“又有二6*奶奶在旁邊湊趣兒,誇贊 寶二爺 又是怎麼孝順,又是怎麼知好歹,有的沒的,説了兩車話。”《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老爺正在為難,将将船頂碼頭,不想恰巧這位湊趣兒的舅太太接出來了。”《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 田小辮子 還當制臺有心説笑話,同他嘔着玩耍,便亦笑嘻嘻的湊趣説道:‘ 江 南本來有個口號,是:婊6*子多,驢子多,候補道多。’” 茅盾 《子夜》十五:“‘對啦!先得弄好了這回的風潮!’看見 錢葆生 沒有話, 李麻子 又插進來湊趣說了一句。”
(2).逗笑取樂。 巴金 《秋》五:“‘我也要來試一試,’ 張氏 湊趣地說。”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如果朋友們湊趣地說:‘那是怕你納第三個姨太太。’那他就高興得眼睛眯成一條縫,樂得說不出話來,隻是嘻嘻地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湊趣漢語 快速查詢。
湊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性語素“湊”與名詞性語素“趣”組合而成,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主動參與其中,使場面更熱鬧、有趣,或特意迎合他人的興趣、愛好以取悅對方。
示例:聚會上他講了個笑話,專門來湊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25頁。
指并非出于本意,而是勉強參與某事或附和他人言行,常帶有無奈或敷衍的意味。
示例:他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但礙于情面,隻得在一旁湊趣幾句。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273頁。
語素拆解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18頁。
褒貶色彩
來源:《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195頁。
“衆人見他這般,也都湊趣起來。”
(此處體現主動參與以活躍氣氛)
來源: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詞語 | 核心差異 |
---|---|
湊趣 | 強調“迎合趣味”,目的性強 |
湊熱鬧 | 側重“參與熱鬧”,未必有意迎合 |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87頁。
“湊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投合他人興趣,使人高興
指通過言行迎合他人的喜好或興趣,以達到讓對方愉悅的目的。例如《警世通言》中提到:“恨地者,恨他樹木生得不湊趣”,這裡的“湊趣”即表達“符合心意”之意。
逗笑取樂
指通過幽默或調侃的方式活躍氣氛,帶有輕松戲谑的意味。如巴金《秋》中的例句:“張氏湊趣地說”,即通過附和話題增添趣味性。
文學作品:
日常場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為“形容詞性成語”,但主流用法更傾向動詞性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情感色彩。
崩阤表心紙慘凄朝從城府籌局籌碗祠室董卓惡衣薄食分文不直付屬溝塹過費鴻郤陂化筆混鬧加害绛引幡斠焦心籍地箐澤饑歉撅筆濫充僚寀靈迹漭濫擟拘迷迷愣愣南北合作難乎其難昵附攀接籤軍牽彊清風高節卿家清微淡遠顴頰神蓍雙饷頌祝隨大流碎錦瑣散俗務陶瓦淟然天文館天陷彤芝蓋違和委延沃潴享食賢良方正熙緝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