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igh on the steelyard] 用秤稱量
用秤稱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喂養》:“本官著總理兵書等眼同過秤過斛,不許增斤淋尖。” 彭家煌 《慫恿》:“還是這個價錢,那有什麼講頭,就是過秤,壓根價錢差得太遠啦。”
“過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ò chè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用秤稱量物體的重量,強調通過工具進行準确衡量。例如:“這筐蘋果還沒過秤”。在具體使用中,也可寫作“過稱”,兩者含義相同。
字面意義
源自古代用秤稱量的行為,常見于日常生活場景,如市場交易、貨物運輸等。例如清代文獻《福惠全書》提到“過秤過斛,不許增斤淋尖”。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比喻事物經過公正、客觀的評估,得出真實結果。例如:“過秤的決策需不偏不倚”。
該詞多用于口語或書面語中與“衡量”相關的語境,需注意與“過磅”(特指用磅秤稱重)的細微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