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求選拔。 宋 韓維 《奉和象之夜飲之什》:“聖朝盛搜拔,列位羅羣英。” 明 唐順之 《謝歐陽石江巡撫啟》:“搜拔幽滞,如藥籠所儲,無間於牛溲馬渤。”《明史·羅通傳》:“古之将帥務搜拔衆才。”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二章:“見有麻葛……於是始則搜拔,繼而試植,漸益推廣,遂為衣裳。”
蒐拔:選拔。 明 張居正 《辛亥會試錄序》:“乃今謬司校文之任,得以盡觀天下士,簡汰而蒐拔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方 王 二君殫心蒐拔,惟恐偶屈一士。”
“搜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尋求選拔”,主要用于描述廣泛搜尋并選拔人才或事物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搜”(搜尋)和“拔”(選拔)組成,強調通過主動探索、篩選來發掘優秀人才或資源。例如《明史·羅通傳》提到“古之将帥務搜拔衆才”,體現對人才的重視。
曆史用例
異體與擴展
“搜拔”亦作“蒐拔”,二者含義相同,常見于古籍。如康有為《大同書》提到通過“搜拔”麻葛等植物逐步推廣為衣料,引申為對自然資源的發掘利用。
應用場景
多用于政治、教育或軍事領域,強調系統性選拔過程。現代語境中可類比人才招聘、資源篩選等行為。
搜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搜”和“拔”兩個字組成。“搜”字是由“手”部首和“叟”字組合而成,代表用手去搜索、尋找的意思。“拔”字由“手”部首和“犮”字組合而成,表示用手把東西抽取出來的含義。
搜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以賢者搜拔郡縣”。這裡的意思是尋找賢才,挑選出人才來擔任縣官職位。因此,搜拔這個詞在古代主要指的是選拔、挑選出優秀的人才。
在繁體字中,搜拔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搜字在《廣韻》中的古漢字寫法為“手叟”,而拔字的古漢字寫法為“手犮”。
下面是一些關于搜拔的例句:
1. 我們需要進行一次搜拔,找出最適合的候選人。
2. 這次搜拔活動得到了許多優秀人才的關注。
3. 搜拔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
搜拔一詞也可與其他漢字組合成為新詞:
組詞:人才搜拔、人才選拔、搜拔機制。
近義詞:挑選、選拔、評選。
反義詞:淘汰、排斥、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