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冬二夏的意思、三冬二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冬二夏的解釋

猶言三兩年。《後漢書·段颎傳》:“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冬二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時間象征意義的短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該短語由數詞"三""二"與季節詞"冬""夏"組成,字面指經曆三個冬季與兩個夏季的循環周期。按農曆計算,完整周期約合兩年半,常見于描述農作物生長周期或工程建設工期。例如《齊民要術》記載:"凡種麻地,須三冬二夏,方可複種"。

二、引申意義 在文學應用中,該短語衍生出雙重内涵:

  1. 時間維度:強調時間跨度之長,如老舍《駱駝祥子》中"三冬二夏的苦熬,才能置辦輛車"
  2. 經曆積累:喻指通過時間沉澱獲取經驗,參考《漢語大詞典》解釋"喻指必經的實踐過程"

三、語法特征 作為偏正結構短語,多作狀語或補語。現代漢語中常見于北方方言區,可與"三年五載"互文使用,但更側重季節更替的具象表達。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标注其語法功能為"時間狀語"。

參考資料:

  1. 賈思勰《齊民要術》農業出版社,2011年版
  2. 老舍《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
  3.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4. 李行健《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三冬二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三個冬天和兩個夏天”,但實際用于泛指兩三年的時間,強調一段較長的持續過程,常見于描述需要長期努力或經曆較久才能完成的事情。


二、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後漢書·段颎傳》的軍事策略記載:“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此處指通過兩三年的持續作戰平定戰亂,凸顯時間跨度與堅持的意義。


三、用法與延伸

  1. 時間象征:不嚴格對應具體季節數量,而是借季節更疊表達時間流逝,類似“三年五載”。
  2. 語境適配: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長期性,如“學好這門手藝需三冬二夏的磨煉”。
  3. 結構特點:由數字“三”“二”與季節“冬”“夏”組合,形成對仗式表達,增強語言韻律感。

四、權威性說明

《漢典》《後漢書》等文獻均收錄該詞條,印證其規範性。現代使用中,雖不常見,但仍保留在成語詞典及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餅别管裁封茶褐成莊赤帝子傳授楚娘翠茂大羹點穴遁亡二中凡俚風源狗攮的禾稾合驩和媚黃秀劍南緊治诳話誇衒辣菜根子連辟公府不就料壺立節廟濯母國偶犯憑書請客,奉貼勾人前跸杞國之憂阙文軥録熱症塞拉利昂嗓磕三制沈瘵神跱水蕩水鼠死說活說聳慕送神套結土溜拖垮襪船圍田沩仰宗無有倫比娴靜下街相門出相弦輝小馮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