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太陽。亦喻昌明盛世。《舊唐書·李密傳贊》:“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 李密 ,始亂終逆。” 宋 蘇轼 《李太師墓志》:“無疆之休,以來本世……如 誼 、 仲舒 ,烏陽是逢。”
“烏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字面指代
烏陽由“烏”(黑色)與“陽”(太陽)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黑色的太陽”或“太陽”的别稱。但在實際使用中,它更傾向于指代太陽本身,而非字面組合的意象。
象征意義
常被用來比喻昌明盛世,例如《舊唐書·李密傳贊》中“烏陽既升,爝火不息”一句,以太陽升起比喻盛世到來,而“爝火”則象征亂象殘餘。
《舊唐書》引用
唐代史書以“烏陽既升”暗喻天下安定,與李密的叛亂形成對比,凸顯其政治隱喻色彩。
蘇轼的引申
在《李太師墓志》中,蘇轼用“烏陽是逢”形容賢臣逢遇盛世,進一步強化了其積極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烏陽”可表示“黑暗無光”,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拆解的誤讀。主流觀點仍以“太陽”和“盛世”為核心含義。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日常口語較少見。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優先參考《舊唐書》及蘇轼作品中的經典用例。
烏陽這個詞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中國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的鄉鎮名。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解,烏陽的拆分部首是阜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7畫。
烏陽這個地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它是根據當地的地勢和自然環境命名,因為該地位置高傲,山清水秀,所以被稱為“烏陽”;另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因為當地有一種多産的烏魚,所以被稱為“烏陽”。
繁體字“烏陽”
古代漢字中的“烏陽”有多種寫法,如“污陽”、“巫陽”等。
他來自烏陽鎮,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烏陽鎮、烏陽村、烏陽中學、烏陽地區
無陽、烏陽區、烏陽鄉
白陽、明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