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信的意思、考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信的解釋

謂查考其真實。語出《禮記·禮運》:“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六藝;《詩》《書》雖缺,然 虞 夏 之文可知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天下地名,錯亂乖謬,率難考信。” 錢锺書 《管錐編·史記會注考證·秦始皇本紀》:“夫稗史小説、野語街談,即未可憑以考信人事,亦每足據以覘人情而徵人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信"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在古籍和學術研究中常見。其核心含義是考察驗證(某事或某物)的真實性、可信度。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著作的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通過仔細的查核、考證來辨别真僞,确定其可信程度。強調以事實或可靠依據進行檢驗核實的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第8卷第1024頁

  2. 字源與構詞解析

    • 考:本義為“老”,引申為“查核”、“研究”、“推求”。《說文解字》:“考,老也。”段玉裁注:“凡言考校、考問字皆為考之假借。”
    • 信:本義為“誠實”、“言語真實”,引申為“确實”、“可靠”、“憑據”。

      二字結合,“考信”即指通過查核研究以驗證其真實性、可靠性。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1286頁“考”字條、第197頁“信”字條;《王力古漢語字典》第1157頁“考”字條、第114頁“信”字條

  3. 用法特征

    該詞多用于指對曆史記載、傳說、文獻、人物事迹或言論等進行嚴謹的審查和驗證,以去僞存真。常帶有學術性或嚴肅的探究意味。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第216頁“考”字條釋義③

  4. 經典用例

    • 《禮記·禮運》:“故聖人耐(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後能為之…考信于六藝。”

      釋義:考察驗證于《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部經典(作為依據)。

    • 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

      釋義:學者們閱讀的書籍非常廣博,但(要判斷記載的真僞)仍然要以六藝作為考察驗證的标準。

      這兩個用例清晰地體現了“考信”的核心含義:以公認的權威典籍(六藝)為标準,對廣泛流傳的知識或記載進行核實、驗證其可信度。

      來源:《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考信”一詞精确地表達了以事實或可靠标準為依據,進行深入查考、辨别真僞、确認可信度的過程,是中國傳統學術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論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考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考信”由“考”和“信”兩字組成: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禮運》:“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 後《史記·伯夷列傳》中也有引用:“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六藝。” 說明其作為“查證真實性”的用法在古代典籍中已有明确體現。


三、使用場景

  1. 人事評估:如招聘時對應聘者背景、信用的調查。
  2. 學術研究:用于文獻、曆史事件的真實性考證,如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天下地名,錯亂乖謬,率難考信”。
  3. 日常判斷:對他人誠信度的觀察與驗證。

四、相關擴展

“信”在漢語中具有重要地位,如《說文解字》釋為“誠也”,強調言行一緻。而“考信”的實踐,本質上是對“信”這一價值觀的維護與落實。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百裡駁瘢胝膘澆碧谿不賣帳不衷參光長遷舂舂井井瘡痕春鷰錯镂當行額定轉速拊扪負值幹糞國主寒悭好漢鶴姿胡作亂為假辭将迎簡節繁文建築面積燋烽羁防寖益究險虧心蠟撚連筩溟冷沐骨木屋扭曲作直骈牢平乘辟聘欺藐青鸾沁緑勤拙器數全乎慎散甚為石螺遂功憳忒淘碌鐵顩通轟通梭武階無政香消玉殒蟹臍習慣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