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開花成穗,略帶紅色。又稱大蓼。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馬蓼》:“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種。”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菽》:“凡蓄藏緑豆種子,或用地灰、石灰,或用馬蓼,或用黃土拌收,則四、五月間不愁空蛀。”
“馬蓼”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馬蓼(拼音:mǎ liǎo)指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屬蓼科。其名稱源于植株形态較大,古人常以“馬”形容體積大的事物,故又稱“大蓼”。
部分網頁(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勇敢堅定”,但此說法與其他權威植物學資料不符,可能為混淆或誤傳,建議以植物學定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功效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本草綱目》等文獻來源。
《馬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将要産仔的母馬”。馬蓼表示母馬即将分娩出馬駒的狀态。
馬蓼的部首是馬字部,由馬字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7畫。
《馬蓼》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并使用于古代漢語以及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馬蓼的寫法為「馬蓼」。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則,馬蓼的古時候寫法為「馬蓼」。這種寫法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下來。
1. 農夫正期待着那匹馬蓼的到來,因為這意味着他将擁有一匹新生的寶馬。
2. 馬蓼的出生總是帶來希望和喜悅。
馬蓼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各種組詞,例如:
馬駒、蓼蓼、馬匹、馬兒
馬蓼的近義詞包括母馬、分娩中的馬、即将生馬的母馬。
馬蓼的反義詞為已經分娩的母馬或尚未懷孕的母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