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夜遊的意思、秉燭夜遊的詳細解釋
秉燭夜遊的解釋
[have night outings with candles in hand] 拿着點燃的蠟燭在夜間遊玩,指及時行樂
詳細解釋
持燭夜遊。謂須及時行樂。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詞語分解
- 秉燭的解釋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燭看書。”《紅樓
- 遊的解釋 遊 ó 人或動物在水裡行動:遊泳。遊水。 不固定:遊資。遊走。遊牧。遊行。遊學(古指離開本鄉到外地或外國求學)。遊擊。遊弋。遊離。遊子(離家久居外鄉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遊。中遊。下遊。 交往,來往
網絡擴展解釋
“秉燭夜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ng zhú yè yó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含義
舊時指夜間手持火把(或蠟燭)遊玩,比喻及時行樂,後也引申為珍惜光陰。例如:
“在春夜的美景中,我們不妨學古人秉燭夜遊,盡情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出處:漢代《古詩十九首》提到“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 經典引用:唐代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寫道:“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 相關典故:三國曹丕《又與吳質書》提到“古人思炳燭夜遊”,強調時光易逝,需及時行樂。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
- 近義詞:及時行樂、炳燭夜遊;反義詞:徹夜苦讀。
4.現代意義
現代多用于形容珍惜時光或夜間賞景的高雅情趣,體現閑適淡泊的心境。例如:
“遊覽北海公園的燈會,與古人的秉燭夜遊有天壤之别。”
5.細節補充
- “燭”的含義:原指火把、火炬(漢代後才指蠟燭)。
- 情感色彩:既有及時行樂的消極一面,也有積極珍惜光陰的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文背景,中标注的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燭夜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手拿着蠟燭夜間遊玩。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秉(禾+手)燭(火+虍)夜(亡+月)遊(攸+巡)
來源:秉燭夜遊來源于古代,當時人們在沒有電燈的時候,在夜晚隻能拿着蠟燭來進行夜間活動。因此,秉燭夜遊成為描述這種行為的詞語。
繁體:秉燭夜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詞語的意思保持不變。
例句:我昨晚秉燭夜遊古寺,感受到了如詩如畫的夜色。
組詞:秉燭而眠、夜行燈火
近義詞:夜間漫步、夜遊
反義詞:白天宅在家中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将很樂意再次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