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供置衆物和打掃。《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鄭玄 注:“具所當共,脩掃除糞灑。” 賈公彥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掃除也。”
(2).齊備,完備。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紀鹹事,然後沿才授職。”
“具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齊備而完善地準備或辦理。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具”指備辦、準備、具有;“修”指整治、完善、使完備。二字連用,強調事物或禮儀的周全準備與整治,達到完備無缺的狀态。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備辦;供置”。(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描述禮儀、祭祀、宴飨等莊重場合的準備。如《禮記·祭統》中“宮室既修,牆屋既具”,雖未直接連用“具修”,但體現了“修”與“具”在描述完備性時的關聯。直接用例可參考後世注疏或仿古文體,強調儀節、供品的周全安排。(參考來源:《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現代理解與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具修”可引申為對事物進行系統、周詳的籌備或修繕,帶有鄭重、考究的意味。例如描述一項重要活動“諸事具修”,即指所有環節均已妥善安排妥當。(參考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修訂版)
出處與經典考證
雖非最早源出典籍的固定搭配,但“具修”作為複合詞的形成,反映了古漢語中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發展的趨勢。其語義融合了“具”的完備性與“修”的整治義,常見于漢魏以降的文獻及注釋語言中。(參考來源:向熹《簡明漢語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具修”強調周全完備的準備過程與結果,多用于正式、典雅的語境,體現古人對禮儀與事務的嚴謹态度。現代使用需注意其文言色彩,適用于特定書面表達或學術論述。
“具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供置物品與清潔
源自《周禮·天官·大宰》中“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鄭玄注解為“具所當共,脩掃除糞灑”,指祭祀前準備祭品并清掃場所的禮儀流程。這一含義強調儀式中的物資籌備與環境衛生。
齊備、完備
如南朝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提到“天爵具脩”,意為品德與才能全面完善。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事物或條件的充分準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原文或漢代注疏類文獻。
白璧微瑕邦佐奔叛躃踖不名一錢不屑一顧插科打诨敕備鸱苕癡頑老充洽仇雠穿取從騎戴維營叨位峎崿奉浼鳳繡分科浮脃敷妙戈堞廣樂鬼録含哺恒則呵脬劃過華盛頓會議活劇堅林絜楹基禍蹻容釦砌苦海連畔連戰皆捷禮新昴畢秘草年夜飯匹頭窮夕山礬水勝邪誓儉草失張冒勢受涼水流花謝說條念款汰斥太阿倒持貪天功天涯海角頽巧往蹇翔翺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