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旱的意思、亢旱的詳細解釋
亢旱的解釋
大旱。《後漢書·楊賜傳》:“夫女謁行則讒夫昌,讒夫昌則苞苴通,故 殷湯 以之自戒,終濟亢旱之災。” 唐 韓愈 《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紀二》:“以畿内亢旱,撥 閩 、 廣 、 贛 釐捐三十萬, 浙 閩 海關洋稅三十五萬備賑需。”
詞語分解
- 亢的解釋 亢 à 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極度,非常:亢旱。亢奮。 抗,匹敵:亢禮。亢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卑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旱的解釋 旱 à 長時間不下雨,缺雨,缺水,與“澇”相對:旱季。旱災。幹旱。防旱。 非水田的、無水的、陸地上的,與水無關的:旱井。旱田。旱獺。 澇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亢旱”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旱情極其嚴重,幹旱異常,通常形容長時間無雨導緻的極端幹旱狀态。其發音為kàng hàn,屬于偏正式結構(亢+旱)。
曆史起源
最早見于《左傳·隱公二十二年》,記載春秋時期齊國遭遇大旱,田地幹涸、莊稼絕收,民衆生活困苦。後世文獻如《後漢書》、唐代韓愈的奏章中均有使用。
使用場景
- 自然現象:描述農田、地區或國家因長期無雨導緻的嚴重幹旱,如“西南地區長久亢旱”。
- 比喻引申:可擴展至其他領域的嚴重匮乏或困境,如資源短缺、經濟危機等。
例句參考
- “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韓愈《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
- “現天仍亢旱,窪地麥苗且日已枯死。”(清代文獻)
近義詞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後漢書》《左傳》及曆代奏章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亢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亢”和“旱”兩個字。下面将詳細解釋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詞義解釋:
《亢旱》意為極度幹旱,指地區長時間缺乏降水,導緻土地幹燥,水源匮乏。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亢旱》的“亢”字,部首為“亠”,總筆畫數為6;
《亢旱》的“旱”字,部首為“日”,總筆畫數為7。
3. 來源:
《亢旱》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在古代文獻中,“亢旱”一詞用來描述持續時間較長的嚴重幹旱現象。
4. 繁體:
《亢旱》的繁體字為「亢 旱」。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古代文獻中使用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明确關于《亢旱》這個詞語的古代寫法。
6. 例句:
- 這個地區多年來一直處于亢旱狀态,百姓苦于缺水。
- 由于連續幾個季節沒有降水,農作物遭受了嚴重的亢旱。
7. 組詞:
與《亢旱》相關的組詞有:
- 幹旱:指缺乏降水的氣候條件或地區。
- 極度幹旱:指降雨量極少的幹旱情況,較《亢旱》狀态更加嚴重。
8. 近義詞:
《亢旱》的近義詞包括:
- 傾旱:指嚴重的幹旱狀态。
- 旱災:指因長時間缺乏降水而造成的災害。
9. 反義詞:
《亢旱》的反義詞是:
- 豐沛:指降水充足,水源豐富。
通過以上解釋,你應該對《亢旱》這個詞語有了更好的了解。這個詞語來自中國古代文獻,用來描述持續時間較長的嚴重幹旱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