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uching gold and turn it into iron] 使黃金變成鐵,比喻把别人的好文章改壞
(1).禅門喻開示不對機,增人惑亂。《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點凡成聖。請師一點。’師曰:‘還知 齊雲 點金成鐵嗎?’曰:‘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後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壞。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又有點金成鐵者, 少陵 有句雲:‘昨夜月同行。’ 陳無己 則雲:‘勤勤有月與同歸。’”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苦海》:“ 梁 王籍 雲:‘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荊公 改用其句曰:‘一鳥不鳴山更幽。’ 山谷 笑曰:‘此點金成鐵手也。’”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九章:“流行的昆劇裡,有一出《借靴》(時劇),顯然是脫胎于 馬氏 這一篇《借馬》,卻點金成鐵,變成了惡俗不堪入耳目的東西了。”亦作“ 點金作鐵 ”。 清 朱之瑜 《答野傳書》之八:“尊作遵命僭筆改竄奉上,仍恐點金作鐵,貽笑後人耳。”
(2).比喻把好事辦壞。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分明是畫足添蛇,誰承望官司喜悅,不罪我點金成鐵。”
“點金成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ǎn jīn chéng tiě,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比喻将原本優秀的事物改得拙劣,或使好事變壞。該成語多含貶義,常用于批評修改文章時弄巧成拙,或處理事情時適得其反。
來源典故
出自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原文記載,有人向禅師請教“點鐵成金”的奧義,禅師反問:“是否知道‘點金成鐵’的案例?”以此比喻錯誤的引導或修改反而使事物失去價值。
用法與場景
感情色彩
帶有明顯的貶義,強調“弄巧成拙”的負面效果,與褒義成語“點石成金”形成對比。
“他本想優化方案,卻因缺乏經驗,最終點金成鐵,讓項目陷入僵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佛教典故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景德傳燈錄》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