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金成鐵的意思、點金成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金成鐵的解釋

[touching gold and turn it into iron] 使黃金變成鐵,比喻把别人的好文章改壞

詳細解釋

(1).禅門喻開示不對機,增人惑亂。《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點凡成聖。請師一點。’師曰:‘還知 齊雲 點金成鐵嗎?’曰:‘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後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壞。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又有點金成鐵者, 少陵 有句雲:‘昨夜月同行。’ 陳無己 則雲:‘勤勤有月與同歸。’”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苦海》:“ 梁 王籍 雲:‘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荊公 改用其句曰:‘一鳥不鳴山更幽。’ 山谷 笑曰:‘此點金成鐵手也。’”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九章:“流行的昆劇裡,有一出《借靴》(時劇),顯然是脫胎于 馬氏 這一篇《借馬》,卻點金成鐵,變成了惡俗不堪入耳目的東西了。”亦作“ 點金作鐵 ”。 清 朱之瑜 《答野傳書》之八:“尊作遵命僭筆改竄奉上,仍恐點金作鐵,貽笑後人耳。”

(2).比喻把好事辦壞。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分明是畫足添蛇,誰承望官司喜悅,不罪我點金成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點金成鐵”是漢語中較為冷僻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将珍貴的事物轉化為低劣的結果,常用來比喻因處理不當或能力不足,反而使原本優秀的事物失去價值。該成語與“點石成金”形成鮮明對比,凸顯行為效果的逆向轉化。

從語義構成分析,“點”指施加動作,“金”象征珍貴物質,“鐵”代表普通金屬,三字組合通過對比強調“轉化結果與預期相悖”的荒謬性。例如在文學批評中,若修改經典詩句反而破壞原有意境,便可稱為“點金成鐵”。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佛家典籍《景德傳燈錄》卷十八:“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此處以禅宗公案形式,通過反諷手法揭示執着于表象反而背離本質的哲理。清代詩評家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亦用此語批評拙劣的詩歌修改:“點金成鐵,古今通病。”

現代使用中,“點金成鐵”多應用于藝術創作、技術改良等領域。例如:“導演對原著小說的改編被觀衆評價為點金成鐵,丢失了核心人文精神。”(《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其近義詞包括“弄巧成拙”“畫蛇添足”,反義詞則為“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

網絡擴展解釋

“點金成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ǎn jīn chéng tiě,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比喻将原本優秀的事物改得拙劣,或使好事變壞。該成語多含貶義,常用于批評修改文章時弄巧成拙,或處理事情時適得其反。


詳細解析

  1. 來源典故
    出自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原文記載,有人向禅師請教“點鐵成金”的奧義,禅師反問:“是否知道‘點金成鐵’的案例?”以此比喻錯誤的引導或修改反而使事物失去價值。

  2. 用法與場景

    • 文章修改:形容将好文章改壞,例如:“這篇稿子經他修改後,簡直是點金成鐵。”
    • 處事能力:批評處理事情時因方法不當導緻結果惡化,如“本想幫忙,卻因疏忽點金成鐵”。
  3. 感情色彩
    帶有明顯的貶義,強調“弄巧成拙”的負面效果,與褒義成語“點石成金”形成對比。


相關對比


示例造句

“他本想優化方案,卻因缺乏經驗,最終點金成鐵,讓項目陷入僵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佛教典故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景德傳燈錄》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護白帝子碧桃鉢盂布陳不帑采衛稠人廣坐初試鋒芒出震之君打馬虎眼頓然多餘阇婆笃仁犯邊樊川蜂湧該死幹禁幹逜歸刑華文澆醇散樸膠膠紛紛積疊靖領進箋迥殊濟治拘纍蠟黃勞勤亮盒子搖連磨列如闾糜馬燈帽子鷗保彭亨批禀辟寒钿凄急傾低全體學攘來熙往人證軟丢答殺青時才勢況收孰私兄弟酸澀陶唐氏違悮文房四物鹹鹾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