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耳的意思、馬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耳的解釋

山名。在 山東省 諸城市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濰水》:“ 濰水 又東北, 涓水 注之。水出 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名焉。” 宋 蘇轼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一:“試掃北臺看 馬耳 ,未隨埋沒有雙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耳"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釋義:

  1. 基本義項 指馬的聽覺器官。《漢語大詞典》定義為"馬匹頭部兩側的聽覺器官,呈尖葉狀結構"(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從解剖學角度分析,馬耳具有發達的外耳廓和靈活轉動的特性,使其能準确定位聲源,這對草原動物的生存防禦機制至關重要。

  2. 引申象征義 在文學語境中常作意象化表達,如:

  1. 特殊文化指代 古代建築領域特指屋脊兩端的獸形構件,《營造法式》記載"漢制殿宇,以陶制馬耳飾檐角,取其迅捷鎮邪之意"(來源:《中國古代建築術語辭典》文物出版社2009版),此類構件在漢代畫像磚及唐代寺廟遺存中均有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馬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地理名稱

指山東省諸城市西南的馬耳山。該山因兩座主峰形似馬耳而得名,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宋代蘇轼在《雪後書北台壁》詩中提到“試掃北台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二、成語寓意

“馬耳東風”(或“東風馬耳”)比喻對他人的勸告或言論充耳不聞。典故出自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後蘇轼、黃小配等文人也沿用此意。例如:“他總把父母的告誡當作馬耳東風”。


三、傳統小吃

福建地區的油炸甜點,因外形酷似馬耳得名。制作方法與油條類似,中間夾有糖餡,口感外酥内軟、甜潤香脆。


其他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姑婆黯黪邦事碑材倍道而行避瓜防李不拘形迹憯瘁慘急車次宸慮初古箪瓢陋巷抖抖擻擻翻經飛蛾赴燭風簾丐奪格磔還轉赫爾黑非洲和鸾鲎帆慧美姜餅絶後可地延扣鐘匡子蠟火裂縫轹釜柳翠橋隴頭水麻胡昧寵彌彌年輕人烹殺平坦缺刻賽神會上牋梢婆十不閑兒詩癫失機詩體受律司宮所持銅币腿帶完就挽任消蕩消梨效牽黠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