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人名。說法不一,以殘6*暴著稱。民間習用以恐吓小兒。《太平廣記》卷二六七引 唐 張鷟 《朝野佥載》:“ 後趙 石勒 将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 麻胡 來’,啼聲絶。至今以為故事。”一說,為 隋 将軍 麻祜 ( 叔謀 )。 唐 顔師古 《隋遺錄上》:“﹝ 煬帝 ﹞命雲屯将軍 麻叔謀 ,濬 黃河 入 汴 隄,使勝巨艦。 叔謀 銜命,甚酷……至今兒啼,聞人言‘ 麻胡 來’,即止。其訛言畏人皆若是。”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俗怖嬰兒曰‘ 麻胡 來’。不知其源者,以為多髯之神而驗刺者,非也。 隋 将軍 麻祜 ,性酷虐, 煬帝 令開 汴河 ,威稜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恐吓曰:‘ 麻祜 來!’稚童語不正,轉‘祜’為‘胡’。”後比喻吃孩子的惡魔。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 中國 化成一個 麻胡 ,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裡。”
(2).謂貌丑而多須者。胡,指西北少數民族。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毗陵 有 成郎中 , 宣和 中為省官,貌不揚而多髭。再娶之夕,嶽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薩,乃嫁一麻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麻胡漢語 快速查詢。
“麻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殘暴形象的代稱
源于古代傳說,多指殘暴的曆史人物,如後趙石勒部将麻秋(嗜殺成性)或隋朝将軍麻祜(音訛為“麻胡”)。民間常用“麻胡來了”吓唬啼哭的孩童,類似“虎姑婆”的恐吓功能。蒲松齡《夢狼》中以此比喻貪官殘害百姓:“以赤子飼麻胡”。
外貌特征引申
因“胡”代指西北少數民族,該詞也用于形容“面貌丑陋且多須者”。
注意:前兩種含義屬于傳統文化範疇,第三種為特定領域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避免混淆。
《麻胡》這個詞在中國話中的意思是指一種被稱為“麻将”的牌類遊戲。
麻:部首為麻,筆畫數為11
胡:部首為月,筆畫數為9
麻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麻将最早起源于中國,據說最早是由明朝的宮廷康熙時期發明的一種牌類遊戲。在康熙朝時,麻将最初以紙牌的形式出現,後來演化成了以小木塊、骨牌和象牙牌等材料制成的牌。現在的麻将則是以竹牌或塑料牌為主要材料,并且發展成各種不同的規則和玩法。
麻胡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麻胡」。
古時候麻胡的漢字寫法依然是「麻胡」,與現代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1. 星期天的下午,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打麻胡。
2. 我剛學會玩麻将,現在和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打麻胡。
麻将、胡牌、吃胡、自摸、麻友、麻神
麻将牌、麻雀牌
不胡、不麻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