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體的意思、詩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體的解釋

詩的樣式和風格。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序》:“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 宋 楊萬裡 《誠齋詩話》:“又:‘相隨遙遙訪 赤城 ,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此 李太白 詩體也。”《元史·餘阙傳》:“詩體尚 江 左,高視 鮑 謝 , 徐 庾 以下不論也。” 朱東潤 《杜甫叙論》第十章:“從詩體的各方面看,今體樂府、五言長律、七絕語體、七律拗體、七言拗體長律、七律組詩、五言長篇叙事詩, 杜甫 在哪方面沒有創造,在哪方面沒有獨特的成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作為詩體的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詞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獨特體裁,屬于韻文形式,又稱“長短句”。它起源于南朝民歌,形成于唐代,至宋代達到鼎盛,與唐詩并稱雙絕。

  2. 形式特點

    • 句式結構:句子長短不一,按特定詞牌的格律填寫,突破了傳統五言、七言的固定句式。
    • 音樂性:最初為配樂演唱的歌詞,每個詞牌對應固定曲調,如《水調歌頭》《念奴嬌》等。
    • 分阕形式:多數詞分為上下兩阕(片),結構上講究起承轉合。
  3. 分類與演變

    • 按篇幅:分為小令(短小精煉)和慢詞(較長且節奏舒緩)。
    • 曆史發展:唐代文人開始創作,宋代進入全盛期,代表人物包括蘇轼、李清照等;元代後逐漸與曲融合。
  4. 别稱與地位
    因句式特征,詞也被稱為“詩餘”“樂府”,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與詩并立的重要文體,尤其在抒情領域具有獨特藝術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詞牌或代表作品,可參考古典詩詞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詩體

《詩體》是一個漢字詞彙,它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詩」和「體」。其中,「詩」是一個單獨的字,表示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抒發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來傳達意義;而「體」表示一種形狀或形式。

「詩」的拆分部首是「讠」,也可以寫作「言」,表示與語言有關。它的筆畫數為7畫。

「體」的拆分部首是「身」,表示與身體相關。它的筆畫數為8畫。

《詩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是用來形容詩歌的形式和結構。古代的詩歌有許多不同的體裁,如五言詩、七言詩等,因此「詩體」這個詞語就用來指代這些不同的詩歌形式。

對于繁體字,「詩體」是「詩體」,「詩」的部首是「言」,「體」的部首是「身」。

在古時候,「詩體」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語的寫法已經穩定下來,而且得到了廣泛使用和接受。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展示如何使用「詩體」這個詞:
「這首詩的詩體非常優雅,表達了作者内心深處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與「詩體」有關的詞彙: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詩體」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