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瓜防李的意思、避瓜防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瓜防李的解釋

見“ 避李嫌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避瓜防李”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語,現規範表述為“瓜田李下”或“避嫌守禮”,其核心含義指主動避開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或行為,以保持自身清白。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成語釋義

  1. 字面來源

    典出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瓜田”:在瓜田中彎腰系鞋帶,易被誤認為偷瓜。
    • “李下”:在李樹下擡手整理帽子,易被懷疑摘李。

      後濃縮為“瓜田李下”,強調身處易招嫌疑之境需謹慎言行。

  2. 引申義

    指在可能引發誤會的場合中,主動規避行為,避免卷入是非或招緻猜忌,體現自律與處世智慧。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權威典籍引用

  1.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君子行》(南朝·郭茂倩編)

    原始出處,奠定成語倫理内涵。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叔嫂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2. 《北史·袁聿修傳》(唐·李延壽撰)

    記載北魏官員袁聿修拒收友人贈絹,稱:“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體現清廉自守。

  3.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

    釋義:“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或行為,需主動避嫌。”


四、同源成語辨析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儒家“慎獨”思想,倡導:

  1. 預見性避嫌:防患于未然,不待嫌疑發生;
  2. 道德自律:以高标準約束言行,維護公信力;
  3. 處世智慧:減少人際摩擦,保障社會信任機制。

參考資料

  1.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二,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李延壽《北史·卷四十七·袁聿修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第428頁。

網絡擴展解釋

“避瓜防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ì guā fáng lǐ,表示避免嫌疑。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演變

  1. 來源:出自成語“避李嫌瓜”(或“瓜田李下”),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曹植《君子行》中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2. 演變:“避瓜防李”是“避李嫌瓜”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兩者含義一緻。

用法與示例

相關成語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無光邊候壁門筆特黑衙門晨朝赪頰澄襟晨兢夕厲癡突祠容崔嵯叨踐帝丘堕髻督切犯罰凡母峯岠輔車相将負局高齋歌弦閨籍黃祖檢搜狡啟角仗驚電浄手金雁曠古奇聞勞考硫黃朦胴女招待噼呖啪啦切迫情憭青蛙窮壤七槃圈留紗燈沈亘失瞻水門汀四祭索詐歎伏陶鑄挺茂逷遠王漿帷牆霞壁先施仙竈潇森襲拔脅肩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