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扣鐘 ”。
亦作“ 扣鐘 ”。1.敲鐘。《南史·張永傳》:“ 永 曉音律。 太極殿 前鐘聲嘶, 孝武 嘗以問 永 。 永 答鐘有銅滓,乃扣鐘求其處,鑿而去之,聲遂清越。” 唐 盧照鄰 《羁卧山中》詩:“扣鐘鳴天鼓,燒香厭地精。” 宋 胡宿 《天街曉望》詩:“ 長樂 纔聞一扣鐘,百官初謁 未央宮 。”
(2).喻善于求教。語本《禮記·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南朝 梁 何遜 《與建安王謝秀才箋》:“民學異扣鐘,辨慚炙輠,将以允應貢選,待問 金門 。”
“扣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指實際動作中的敲擊鐘體,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儀式場景。例如《南史·張永傳》記載,張永通過“扣鐘”發現鐘聲問題并修複。唐代盧照鄰的詩句中也提到“扣鐘”作為具體行為。
源自《禮記·學記》的典故:“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比喻學者通過恰當提問獲得精準解答,如南朝梁何遜在文書中以“扣鐘”自謙學問尚淺。
個别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思想深奧,言辭精确”,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禮記》或南朝相關文獻。
扣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扣”和“鐘”。
“扣”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用手指按下或系緊的動作。它的筆畫數為5,拆分部首是“手”。
“鐘”是一個常用的漢字,意指用銅制成的計時器。它的筆畫數為10,拆分部首是“金”。在繁體字中,“鐘”被寫作“鐘”。
《扣鐘》一詞的來源比較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特别是描述古代宮廷生活和音樂藝術的著作。在古代,扣鐘是一種采用打擊方式發聲的樂器,類似于鐘或鈴。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更為繁複。以“扣”為例,古代的寫法是稍微有些不同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扣鐘”的例句:
1. 每當扣鐘聲響起,人們知道是時候進入宴會廳了。
2. 他用力扣響了那架古老的扣鐘。
3. 這支樂隊演奏時用的是古代的扣鐘,音色非常悅耳動聽。
組詞:扣門、扣押、扣留、扣子、鬧鐘。
近義詞:敲鐘、敲擊、敲打、敲響。
反義詞:解鐘、解開、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