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傷。 漢 陳琳 《止欲賦》:“展餘轡以言歸,含憯瘁而就牀。”
憯瘁(讀音:cǎn cuì)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罕用于現代漢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憯
《說文解字》釋為“痛也”,本義指悲痛、憂傷。引申為深切、劇烈之意,如《詩經·小雅·雨無正》:“憯憯日瘁”,形容憂心之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753頁;《王力古漢語字典》第418頁。
瘁
《說文解字》注“勞病也”,原指過度勞累緻病,後泛指憔悴、衰頹。如《詩經·小雅·蓼莪》:“生我勞瘁”,喻身心疲憊。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05頁;《辭源》第3冊,第2342頁。
憯瘁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因極度悲痛或憂勞而導緻身心憔悴的狀态。
西漢劉向《楚辭·九歎》:“身憯瘁而考旦兮”,王逸注:“憯,痛也;瘁,病也”,形容徹夜憂思以緻形神枯槁。
來源:《楚辭章句》卷十六;《漢語大詞典》第7卷引例。
《漢語大詞典》:
“憯瘁”釋為“憂傷憔悴”,例引《楚辭·九歎》。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7卷,第753頁。
《故訓彙纂》:
引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憯瘁,猶慘悴也”,注為悲戚衰損之貌。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256頁。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屬典型的文言雅詞。唐宋後逐漸被“憔悴”“慘悴”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僅存于古籍研究與辭書收錄。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來源均引自紙質權威辭書,讀者可查閱圖書館或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驗證原文。
“憯瘁”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含義
“憯”指煩悶、憂慮,“瘁”表示疲勞、勞累。組合後,該詞主要形容心情煩悶、憂傷不安,同時伴隨身體疲憊的狀态。例如漢代陳琳《止欲賦》中“含憯瘁而就牀”,即通過“憯瘁”表達内心的憂傷與身體的倦怠。
情感側重
部分文獻(如高權威性詞典)更強調其情感層面,直接解釋為“憂傷”,說明該詞在古代文學中多用于刻畫深沉的精神苦悶。
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例如描述人物經曆打擊後“面容憯瘁”,既暗示心理創傷,也隱含身體耗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止欲賦》等漢代文學作品。
安史之亂謗嫉背靠邊框齒筭川資摴博啐酒村童措措大椿等期電珠發生學方法乏事豐腹鳳仙篙竿箇中人購得圭窬滾滾國正航空信鴻宮歡若平生芔隕交縷界約進來金墉救世濟民看卓刲刳老視靈文林叟瞞官不瞞私孟青嗆白輕帆勤渠曲暢稔成上情下達韶亮神馳設問虱心首冠摔跤私休笇量文榭霧帳象泉相友仙貌顯慶孝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