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器重;看重。《後漢書·馬嚴傳》:“﹝ 嚴 ﹞因覽百家群言,遂交結英賢,京師大人鹹器異之。”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叔父司空 簡穆公 早所器異。” 宋 曾鞏 《福昌縣君傅氏墓志銘》:“ 福昌君 在家,為父母所器異;既嫁,而夫屬無退言。” 明 劉基 《紫虛觀道士吳梅澗墓志銘》:“先生生而敏慧,好清淨,不從羣兒嬉,父母甚器異之。”
“器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器異”意為器重、看重,指因某人的才能或特質突出而受到重視。該詞由“器”(指才能、重視)和“異”(與衆不同)組合而成,強調因獨特才能被賞識。
“器異”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文本中,表達對人物才能、品性的高度評價,常見于人物傳記或墓志銘,體現其受重視的緣由。
現代漢語中,“器重”是“器異”的近義詞,但“器異”更強調“因獨特而被重視”的隱含意義,且多用于書面語。
總結來看,“器異”是一個承載古代社會評價體系的詞彙,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内涵。
《器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字面意思是“器物的不同”或“物件的差異”。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白”,其中“口”是左邊的部首,而“白”則是右邊的部首。
《器異》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它是從康熙字典中收錄的漢字,并且是一個較為古老的詞語。
在繁體中,我們将《器異》寫作「器異」。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字體和現代有所不同。現代漢字比較規範,但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更隨意。對于《器異》,在古時候是以更加草書的形式來書寫。然而,無論怎樣書寫,《器異》的意思都沒有改變。
1. 陶瓷的質地、顔色和造型在不同的藝術品中體現了《器異》的美感。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各種時期和地區的《器異》,讓人們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的差異。
1. 器物:指具有一定用途、形态、造型的物品。
2. 異樣:指與平常或期望不同的事物、情況。
3. 異化:指某物由一種狀态、性質變為另外一種狀态、性質。
近義詞:異型、有别
反義詞:相同、統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