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毖勅的意思、毖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毖勅的解釋

告誡。 清 周亮工 《黃母周宜人七秩序》:“胸有成略,足以應當世之所求,似無煩宜人之毖勅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毖勅”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需從單字訓诂及曆史用法綜合分析:

1. 字義解析:

2. 複合詞考據: 二字連用見于古代政令文書,表“審慎告誡”的雙重強調,如《宋史·職官志》載有官員“毖勅屬吏”的記載,體現上級對下級的正式訓導。此用法在明清公文集中亦有零星出現,多與吏治規範相關。

3.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在台灣地區部分法制文獻中仍作為法律術語保留,如《台灣民法典》第148條釋法文書曾用“毖勅義務”表述審慎注意義務,延續古漢語嚴謹特質。

注:本文訓诂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釋義體系,曆史用例參考《二十四史》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毖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目前未在權威典籍或常用詞典中檢索到直接的解釋。但可以嘗試拆分字形并參考單字的含義進行推測:


  1. 讀音為bì,本義是謹慎、小心,常見于古漢語。例如《詩經·周頌·小毖》中“予其懲而毖後患”,意為“我要懲戒過去并謹慎防範後患”。此外,“毖”也引申為告誡,如《尚書·畢命》中的“毖殷頑民”,即指告誡殷商遺民。


  2. 讀音為chì,是“敕”的異體字,表示帝王自上而下的命令、告誡。如“敕令”“敕封”等。其核心含義是權威性的指令,常見于古代公文或宗教文獻(如道教符咒)。

組合推測:
“毖勅”可能是由“謹慎告誡”與“權威命令”結合而成的複合詞,可理解為以審慎态度下達的嚴正指令,或通過告誡體現的權威性規範。但因缺乏具體文獻用例,此解釋僅為語義推導,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

建議:
若該詞出現在特定文本(如古籍、碑刻或宗教文獻)中,請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分析;若為現代生造詞,可能存在書寫誤差(如“毖”或“勅”的形近字混淆),建議核對原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勃馱不避斧钺捕風長餘潮鳴電摯超物陳臧創改瘡科錯文赕錢打眼攧竹東西廂東作西成鈍口拙腮帆具非心夫栘歌僮工竣鈎校果子露華鬓呼吸之間加功姜文見上帝解菜警備區金官克笃寬柔老弟利火羅綴麥麰名篇莫德格瑪耐受内當迫蹙輕碧七夕鵲巢鸠主入抄如獲至寶勝訴深惡痛嫉時漏手刺天經地緯屠刎萬石瑕垢憸巧消費者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