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袋和尚的意思、布袋和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袋和尚的解釋

五代 時僧人,世傳為 彌勒菩薩 的應化身。《景德傳燈錄·明州布袋和尚》謂其自稱 契此 ,時號 長汀子布袋師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昔 四明 有異僧,身矮而皤腹,負一布囊,中置百物,於稠人中時傾寫於地曰:‘看,看!’人皆目為 布袋和尚 ,然莫能測。臨終作偈曰:‘ 彌勒 真 彌勒 ,分身百千億。時時識世人,時人總不識。’於是隱囊而化。今世遂塑畫其像為 彌勒菩薩 以事之。”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方外玄蹤》:“ 布袋和尚 者,在 奉化縣 嶽林寺 ,嘗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盡貯袋中,隨處偃卧;天将雨,即著溼草履,驟行途中;遇亢暘,即曳高齒木屐,豎膝而睡。 梁 貞明 三年,於寺中東廊石上端坐而逝。今 杭州 諸寺皆塑其像,撫膝袒懷,開口而笑,荷布袋於傍,蓋僧家藉此以示雲遊之狀,為募化之資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布袋和尚是五代後梁時期的僧人,法名契此,號長汀子,出生于明州奉化(今浙江甯波)。他因常背負布袋遊走市井,行為看似瘋癫卻充滿禅機,被後世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1.身份與形象

布袋和尚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形象著稱,手持布袋和禅杖。他的布袋象征“包容萬物”,相傳無論接受何物皆納入袋中,卻始終空空如也,暗喻“放下執念”的佛理。

2.傳說與象征

3.文化影響

佛教寺廟中常見的大肚彌勒造像,原型即布袋和尚。這一形象傳遞了“笑口常開、包容豁達”的處世哲學,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文化符號。

4.曆史記載

《景德傳燈錄》等典籍記載,他言行無常卻屢顯神異,如預言天氣、預示吉兇,因此被尊為“神僧”。其坐化日為農曆三月初三,後世佛教徒于此日舉行紀念活動。

布袋和尚既是曆史人物,也是佛教文化中的精神象征,其形象融合了禅宗智慧與民間信仰,至今仍廣泛影響東亞地區的佛教藝術與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袋和尚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穿着布袍的和尚。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布(左紡),袋(衣) - 筆畫:布 - 5畫,袋 - 11畫 來源: 布袋和尚最早來自中國的民間傳說和戲曲。在戲曲中,布袋和尚通常被描繪成慈祥善良的角色,扮演着保護人民免受邪惡勢力侵害的角色。 繁體字: 布袋和尚的繁體字為「佈袋和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布袋和尚」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特别差異。 例句: 1. 我今天看了一部非常搞笑的電影,裡面有個布袋和尚的角色。 2. 她在廟裡遇到了一個善良的布袋和尚,求得了平安和幸福。 組詞: 1. 布道:指傳播宗教信仰或宣講道德的行為。 2. 袋鼠:指一種以跳躍為主要特征的有袋類動物。 近義詞: 1. 破袋僧:指和尚打扮的人,也用來形容衣着破爛的人。 2. 笑面和尚:指笑容可掬的和尚,形容他們友好和藹的笑容。 反義詞: 1. 嚴肅僧:指舉止嚴肅、不苟言笑的僧人。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