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肮髒。《隋書·藝術傳·楊伯丑》:“﹝ 楊伯丑 ﹞於是被髮陽狂,遊行市裡,形體垢穢,未嘗櫛沐。”《南史·王鎮之傳》:“ 思遠 立身簡潔,諸客有詣己者,覘知衣服垢穢,方便不前。” 明 方孝孺 《貧樂窩記》:“其所存者榮大異美,固以世之富貴為垢穢而不肯視。”
(2).肮髒之物。 漢 秦嘉 《贈婦詩》:“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 劉一夢 《失業之後》:“隨着聲音從茶館裡就跳出了一個中年人,一副灰黃的面孔,看來好象積了幾天垢穢沒洗去。”
(3).卑污。《明史·賈三近傳》:“ 平江伯 陳王謨 以太後姻家,夤緣得鎮 湖 廣 。 三近 劾其垢穢,乃不遣。”
“垢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既可指外在的髒污,也可形容道德或品行的敗壞。以下是詳細解釋:
肮髒
指物體或外表的不潔淨狀态。例如《隋書·藝術傳·楊伯丑》中描述人物“形體垢穢,未嘗栉沐”,即通過外表髒亂體現生活潦倒。
肮髒之物
特指具體的污穢物質。如漢秦嘉《贈婦詩》提到“芳香去垢穢”,用“垢穢”代指需要清洗的髒污。
卑污(道德敗壞)
引申為品行不端或行為卑劣。例如《明史·賈三近傳》中彈劾他人“垢穢”,即指責其道德污點。
“垢穢”一詞從具體到抽象,涵蓋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貶義,常見于古典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其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通過具象表達抽象概念的特點。
《垢穢》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為髒亂、不潔淨、肮髒等含義。它形容了那些不幹淨或不整潔的事物、人或情況。
《垢穢》的部首是“土”和“禾”,部首的作用是給字詞做分類。它的部首“土”意味着與土地、農田等有關,而“禾”的意思是與農作物、莊稼有關。 《垢穢》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垢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垢”和“穢”兩個字合并而成。繁體字《垢穢》與簡體字“垢穢”意思相同,隻是寫法上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中,垢的寫法為“⿷蔔垂人”而穢為“⿺豕韋足”。
以下是一些使用《垢穢》的例句:
1. 這個房間十分垢穢,需要好好打掃一下。
2. 他的行為太垢穢了,簡直沒有一絲廉恥。
3. 垢穢的環境很容易引發疾病。
組詞:
- 垢泥(指髒的泥土)
- 穢土(指不潔淨的土地)
- 穢語(指不雅或污穢的言語)
近義詞:
- 肮髒
- 髒亂
- 不潔淨
反義詞:
- 清潔
- 幹淨
- 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