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雁的意思、鳴雁的詳細解釋
鳴雁的解釋
(1).《詩·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毛 傳:“雝雝,雁聲和也。納采用雁,旭日始出,謂大昕之時。” 鄭玄 箋:“雁者,隨陽而處,似婦人從夫,故昏禮用焉。”後用“鳴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三星照夜,佇稽鳴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飛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禮皆用雁,故雲鳴雁之期。”
(2).鳴啼的大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鳴雁飛南征,鶗鴂發哀音。” 南朝 宋 範泰 《九月九日》詩:“勁風肅林阿,鳴雁驚時候。” 宋 陸遊 《冬晴》詩:“鳴雁過長空,纖鱗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縣 北。《左傳·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鄭 ,至于 鳴雁 ,為 晉 故地。” 楊伯峻 注:“ 鳴雁 在今 河南 杞縣 北。”
詞語分解
- 鳴的解釋 鳴 (鳴) í 鳥獸或昆蟲叫:鳴啭。鳴唱。鳴叫。鳴禽。鳥鳴。 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鳴響。鳴奏。孤掌難鳴。 聲明,發表意見、情感:鳴謝。鳴冤。百家争鳴。 聞名,著稱:“以文鳴江東”。 筆畫數:; 部
- 雁的解釋 雁 à 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群居水邊,飛時排列成行:雁行(俷 )。雁序。雁陣(雁行整齊,如同軍隊布陣)。雁過拔毛(喻為牟利不放過任何機會)。 筆畫數:; 部首: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鳴雁”一詞包含多重含義,具體釋義如下:
1.指代嫁娶之事
源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中的“雝雝鳴雁,旭日始旦”,描述古時婚禮用雁的習俗。因大雁“隨陽而處”的特性(類似婦人從夫),成為婚姻六禮的象征物。例如北周庾信在墓志銘中以“鳴雁之期”指婚期。
2.鳴啼的大雁
泛指發出叫聲的雁群,常出現在詩詞中作為意象。例如三國時期阮籍的《詠懷》以“鳴雁飛南征”渲染哀思,後世也借其候鳥特性象征季節變化或離别。
3.古地名
位于今河南省杞縣北,屬于曆史地理名詞,但具體沿革記載較少。
補充說明:
- 文化象征:大雁在古代文學中常被賦予忠貞、守時的寓意,如《禮記》中“婚禮用雁”的記載。
- 詩詞應用:唐代詩人多借“鳴雁”表達情感,如杜甫、白居易作品中常以雁鳴烘托秋意或思鄉之情。
如需具體詩句或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詩經》《庾子山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雁》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鳴雁》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鳴”和“雁”。它的意思是雁鳴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鳴》:部首是鳥,筆畫數為9。
- 《雁》:部首是隹,筆畫數為11。
來源
《鳴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因為雁是候鳥,它們在季節交替時常常成群地排隊飛行,發出特有的鳴叫聲,這種聲音被古代詩人用來描繪季節的變遷、人情的感受等。
繁體
《鳴雁》是《鳴雁》的繁體字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鳴雁》寫作“鳴雁”。古時候的字形較為繁複,寫作“鳴”的時候會額外添加一筆,“雁”的“隹”部在字體上也有些許差異。
例句
- 秋風送鳴雁,寒露凝遊子。
- 落霞孤雁鳴,寒江黯異鄉。
組詞
與《鳴雁》相關的組詞有:
- 鳴叫
- 鳴響
- 鳴聲
- 鳴禽
近義詞
與《鳴雁》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雁鳴
- 雁聲
- 鴻鹄之聲
反義詞
與《鳴雁》意思相反的詞語較為少見,但可以用沒有鳴叫的狀況來形容,如:
- 寂靜
- 沉默
以上是關于《鳴雁》的詞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