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下屬表率。《書·畢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麤衣惡食,儉以率下。”《梁書·良吏傳·庾荜》:“ 蓽 再為之,清身率下,杜絶請託,布被蔬菜,妻子不免饑寒。”
(2).領導下屬。 南朝 宋 顔延之 《陽給事诔》:“奉上以誠,率下有方。” 唐 元稹 《授劉總守司徒兼侍中天平軍節度使制》:“握龍節以率下,露蟬冕以行春。”
“率下”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作下屬表率
指領導者以自身行為為下屬樹立榜樣,強調身教重于言傳。如《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記載其“儉以率下”,即通過節儉生活為部下示範清廉品德。
領導下屬
側重于統率、管理職責。如南朝顔延之《陽給事诔》中“率下有方”,描述領導者有效管理團隊的才能。
二、詞源與用法
三、應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将領的管理方式,或現代引申為領導力培養的經典案例。例如:“管理者當清正率下,方能凝聚團隊。”
《率下》是一個成語,意為領導下屬,帶領手下人。通常用來形容領導能力強,能夠統率一大群人。
《率下》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王(wáng), 其中的"率"字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下"字的拆分部首是一。
拆分的筆畫數是:《率下》這個成語總共有7個筆畫。其中"率"字有11個筆畫,"下"字有5個筆畫。
《率下》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平準書》中的一句話:“臨時以數當萬,率下率部,以奉軍令。”意為在臨時指揮下率領部隊,遵從軍令。
《率下》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率下。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些不同。《率下》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是:
"率"字:
象形字:⺈(元),人握拳形,表示以力量領導下屬。
古代寫法:⺘彡 或 ⺘令。
"下"字:
指事字:一(丨)表示朝向下方,表示在下級位置。
他是一個領導者,能夠率下取勝。
- 率領:領導并帶領
- 指揮:指導命令
- 手下:指屬于某個人的手下人
- 軍令:軍隊的命令
- 帶領:引導、領導
- 領導:指揮、引導
- 被率:被迫、受領導
- 聽從:遵從、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