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出《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使 連稱 、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原指戍守一年期滿。後用以指官吏任期屆滿。 明 唐順之 《答陳編修約之柏鄉見寄》詩:“菟苑俱将命,瓜期獨未歸。” 清 趙翼 《門神》詩:“描來花樣輝三徑,報滿瓜期例一年。”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瑪賽複友人書》:“瓜期已屆,倥偬返旆,依然 吳 下 阿蒙 。”
(2).謂官吏就任。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家門》:“山妻守節,潛地去投江,幸神道匡扶撈救,同赴瓜期往異鄉。” 明 無心子 《金雀記·寄書》:“恩頌聖朝,勑賜郎官誥。 河陽 路遙,喜出都門道,為赴瓜期,敢辭迴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劉元普 ﹞一夜夢見 裴使君 來拜道:‘某任都城隍已滿,乞公早赴瓜期,上帝已有旨矣。’”
(3).謂女子出嫁之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問瓜期何日,賜環夢斷,賦鵩還羞。” 清 李漁 《慎鸾交·久要》:“倘若是瓜期不見把門來叩,請抱琵琶上别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洪由義》:“瓜期屆矣,珠當見還也。”
“瓜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瓜期(拼音:guā qī)源自《左傳·莊公八年》。原指春秋時期齊國戍守士兵的輪換周期:齊侯派連稱、管至父戍守葵丘,約定“瓜時而往,及瓜而代”(即瓜熟時前往,次年瓜熟時替換)。後引申為官吏任期屆滿,或泛指事物發展到成熟階段。
官吏任期相關
女子婚嫁之期 明清文學中擴展為女子出嫁的日期。例如清代李漁《慎鸾交》中“瓜期不見把門來叩”,以瓜熟比喻婚期成熟。
“瓜期”從戍守輪換的典故發展為多義詞,既可指代官吏任期,也可隱喻婚嫁或事物成熟階段。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古典文學及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明清戲曲、小說等原始資料。
《瓜期》是一個成語,意為瓜熟時期或指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期間。通常用來描述某種情況或事物達到最佳狀态的時候。
《瓜期》的部首是瓜,總共有11個筆畫。
在《左傳》裡面有這樣一段記載:“瓜熟蒂落,人候時而取之。”也即是瓜熟時,隻要稍稍等候,瓜自會熟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一》中。由于瓜的成熟與取瓜的時間關系密切,成語中的瓜日自然成了指定的時期。後來,《左傳》裡的“時時熟瓜闆”就被改編成“瓜時”。後來就有了“瓜期”這個成語的含義。
《瓜期》的繁體字是「瓜期」,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的《瓜期》字形稍有變化,其字是由一個類似田字的部首“瓜”和一個表示時間的“其”組成。
1. 今年的西瓜瓜期非常準确,果實又大又甜。
2. 在這個項目的瓜期内,我們需要确保所有細節都得以順利完成。
結合《瓜期》的意思,可以組成以下相關詞彙:
1. 瓜熟蒂落
2. 瓜熟後自落
3. 時機
4. 時期
5. 期限
《瓜期》的近義詞包括:時機、黃金期、黃金時間。
《瓜期》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反意義的詞來表達相反的概念,例如:逆境、失利、錯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