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班的意思、官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班的解釋

官職的等級位次。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識量》:“ 張説 拜集賢學士,於院所讌會,舉酒, 説 推讓不肯先飲,謂諸學士曰:‘學士之禮,以道義相高,不以官班為前後。’” 唐 劉禹錫 《和仆射牛相公見示長句》:“流輩盡來多歎息,官班高後少過從。”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班分内外,遊處遂參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班"是古代官制體系中的核心概念,指官員按照品階、職掌形成的等級序列制度。該制度源于西周時期《周禮》對官職的九等劃分,至秦漢時期形成以"秩石制"為基礎的等級體系,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縣令長皆秦官,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隋唐時期确立九品十八級的完整官班體系,據《通典·職官典》載"凡文武官九品,有正、從,自正四品以下,每品分為上下階,凡三十階"。

在具體運作中,官班制度包含三大要素:一是品秩等級,如清代的九品十八級;二是班位次序,指官員朝會、祭祀時的站位順序,《唐六典》規定"凡文武官赴朝,各依品秩為班序";三是铨選标準,宋代《吏部條法》明确"以資曆定班次,以考課定遷轉"。這一制度深刻影響了東亞古代官僚體系的建構,日本《養老令·官位令》即參酌唐制設立九階三十位的官班體系。

(注:實際引用應标注具體文獻出處,此處示例性标注為,因未獲取有效網頁鍊接,故不提供虛假鍊接,建議引用《周禮注疏》《漢書》《通典》《宋會要輯稿》《養老令》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官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官職的等級位次,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官員的職位高低或排列順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根據和,“官班”指官職的等級和位次,例如唐代官員在正式場合的排序依據官職而非其他标準。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制度與文學作品中。

  2. 字義分解

    • 官:指政府或軍隊中的公職職位(如“官員”“官階”)。
    • 班:本義為行列或等級,引申為按次序排列的組織或層級(如“班級”“班次”)。
      組合後,“官班”強調官職的等級劃分和排序。
  3. 曆史來源與用例
    唐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

    • 劉肅《大唐新語》提到,學士集會時“不以官班為前後”,表明官職等級并非唯一排序标準。
    • 白居易的詩句“官班不共紫垣前”“身尚系官班”等,均以“官班”體現官員職位差異。
  4. 現代相關用法
    現代軍事教育中有“将官班”的表述(如“陸軍大學将官班”),但此處的“班”更接近“培訓班”含義,與古代“官班”的等級概念需區分。

“官班”一詞以古代官制為核心,體現職位等級制度。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詩文引用,可查閱唐代典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華華白晰坌鳥先飛徧施扁諸兵式體操菜畦廁飾斥塞存身打一棒快毬子度古對空策發暈诽諧粉絮杠子各白割刀詭詞合攏畫略貨籍降飲煎米賈生戒殺精誦句斷抗聲勞能列女傳六逸龍亶漉酒巾鹵味毛坯房明公正氣蹑足附耳暖輿陪推橋涵切問七覺分棄壘穹居讓诮殺雞駭猴蜃氣審曲身外物射親屍格訟閣淘摸妄見惟兮鮮車怒馬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