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市舶務的意思、市舶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市舶務的解釋

即市舶司。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監當諸局》:“市舶務,在 保安門 外 瓶場河 下。凡海商自外至 杭 ,受其券而考驗之。”參見“ 市舶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市舶務是中國古代,特别是宋元時期,在主要港口城市設立的專門管理海外貿易事務的官方機構。它是國家行使外貿管理權、征收關稅、處理涉外商務與外交事務的重要職能部門。

  1. 核心職能與性質:

    • 外貿管理樞紐:市舶務是中央政府派駐在重要通商口岸(如廣州、泉州、明州/甯波等)的專職機構,代表朝廷行使對海外貿易的全面管理權。其核心職責在于監管進出口船舶(“舶”)、貨物,并征收相關稅賦。
    • 征稅機構:最主要的職能之一是征收關稅,主要包括“抽解”(對進口貨物按比例征收實物稅)和“博買”(或稱“和買”,即官府優先購買部分進口商品)。這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一記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
    • 貿易許可與監管:負責發放“公憑”或“公據”(即出海貿易許可證),管理中外商船的進出港,檢查貨物,防止違禁品(如銅錢、兵器)走私,維護貿易秩序。
    • 涉外事務處理:兼具一定的外交職能,負責接待和管理外國使節、商人(“蕃商”),處理相關糾紛,有時還負責翻譯事務。
  2. 曆史沿革與名稱演變:

    • 其雛形可追溯至唐代的“市舶使”。宋代正式設立“市舶司”作為常設機構,并在其下或重要港口分設“市舶務”或“市舶場”,作為具體執行機構。如北宋在杭州、明州設市舶司,其下可能有務;南宋在溫州、江陰軍等地則直接設立市舶務。
    • 元代沿用宋制,亦設市舶司/務管理海外貿易。有時“司”與“務”在名稱上可能混用或指代層級不同的機構,但核心職能一緻。明代初期仍設市舶司,後職能逐漸變化。
  3. 設立意義與經濟作用:

    • 國家財政支柱:通過征收關稅和專營利潤,市舶務(司)的收入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補充,尤其在南宋時期,海外貿易收入占比顯著。
    • 管控與促進外貿:在嚴格管理的同時,也通過提供服務和保護,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吸引了大量外國商船來華,推動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 維護海疆秩序:對進出港船隻和人員的監管,有助于維護沿海地區的治安和國家安全。

市舶務是宋元時期中國海外貿易管理制度的核心體現,是國家主權在經濟領域的延伸。它集外貿管理、關稅征收、涉外事務于一身,對當時的經濟繁榮、財政收入增長以及中外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是古代中國海洋經濟活動的重要管理樞紐。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市舶務”是中國古代管理海外貿易的官方機構,其具體含義和職能如下:

一、基本解釋

“市舶務”即“市舶司”,是宋、元、明時期設立的對外貿易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監管海上商船、征收關稅及處理進出口事務。該詞出自宋代吳自牧《夢粱錄·監當諸局》,其辦公地點位于杭州“保安門外瓶場河下”,負責對抵達杭州的外國海商進行文書查驗和貨物監管。

二、主要職能

  1. 貿易管理:對來華海商進行登記和身份驗證,發放貿易許可(“受其券而考驗之”)。
  2. 關稅征收:對進口貨物征稅,并代表政府收購部分物資(如香料、珍寶等)。
  3. 港口監管:維護貿易秩序,防止走私和非法交易。

三、曆史演變

四、相關背景

“市舶”一詞中的“舶”指海外商船,“務”為宋代對專項事務管理機構的統稱。其運作模式對後世海關制度有一定影響,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海上貿易的繁榮。

需注意,不同朝代的具體職能和名稱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宋史·食貨志》等史料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北愛爾蘭碑記本島不安本分部居垂芒疵垢叢霄打論奠祭調閱疊繞獨養子凡枯幹家廣易海峽畫具皇華使宦室歡豫渾渾泡泡婚儀霍铎火魚殲殄交疇假想結口驚震金鎞寂若死灰酒胡蘆舉直錯枉六萌車亂迹漫天徹地南南合作惱駡淖污爬灰塹坎祇洹欽罰如湯沃雪三絃沙木煞實神定師教手磬子四仲陶穴罔象晚晚五禽言先逝嘯侶命俦犀表析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