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抟埴的意思、抟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抟埴的解釋

謂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周禮·考工記序》:“摶埴之工二。” 鄭玄 注:“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摶,一本作“ 搏 ”。 賈公彥 疏:“以手拍黏土以為培乃燒之。” 明 李東陽 《謝邵地官汝學饋陶鼎次韻》:“詩客品題新定價,野人摶埴舊傳方。” 魯迅 《墳·人之曆史》:“西國創造之譚, 摩西 最古,其《創世記》開篇,即雲帝以七日作天地萬有,摶埴成男,析其肋為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抟埴”是一個古代工藝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用黏土拍打、揉捏成陶器坯體的工藝過程,屬于傳統制陶技術的關鍵步驟。例如《周禮·考工記》記載“抟埴之工二”,即專門從事制陶的工匠有兩類。

  2. 字義分解

    • 抟(tuán):本義為“拍打”,此處指通過手工拍擊使黏土緊實成型。
    • 埴(zhí):特指細膩的黏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
  3. 文獻出處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漢代鄭玄注解時強調“抟”與“埴”的工藝關聯。明代李東陽詩句“野人摶埴舊傳方”,以及魯迅《人之曆史》中的引用,均延續了其傳統工藝的意象。

  4. 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描述古代陶瓷制作技藝,或作為文化研究、藝術創作中的專業術語,體現手工藝的曆史傳承。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制陶工藝細節,可參考《考工記》原文及古代手工業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抟埴

抟埴,拆分為“手”和“土”兩個部首,筆畫共計13畫。它是一個古代漢字,來源于中文傳統文化。

繁體字

抟埴的繁體字為「摶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抟埴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它的古字形為「抟」字的兩點下面加上一點,再加上一個橫折。如下所示:

意思

抟埴的意思是“揉搓土壤”。它表示人們用手抓住土壤并揉搓以制作陶器。

例句

1. 陶工抟埴捏陶,展現了他們的技藝。

2. 在古代,抟埴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手工藝技能。

組詞

1. 抟土:揉搓土壤的意思。

2. 埴泥:用手抓住泥土并揉搓以制作陶器的意思。

3. 陶器:由抟埴和燒制而成的用于儲存食物和炊事的器皿。

近義詞

1. 揉土:與抟埴的意思相同,指用手揉搓土壤。

2. 揉泥:也表示用手揉搓泥土。

反義詞

1. 撒土:與抟埴相對,表示用手将土壤分散。

2. 埴釋:與抟埴相反,指将土壤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