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三皇時代的典籍。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舊唐書·地理志一》:“雖皇墳、帝典之殊塗,《禹貢》、《周官》之異制,其於建侯胙土,頒瑞剖符,外湊百蠻,内親九牧,古之元首,鹹有意焉。” 宋 蘇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槃為壽》詩:“君少與我師皇墳,旁資 老聃 釋迦 文。” 清 黃景仁 《題<汪松溪遺集>》詩:“村人往往罕識面,鍵關晤對惟皇墳。”
“皇墳”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傳說中三皇時代的典籍,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皇墳”并非實際存在的書籍,而是後世對上古經典的代稱,常與“帝典”(五帝時期的典籍)并提,體現對先賢文化的尊崇。
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見,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象征意義。
《皇墳》是指帝王的墓地。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皇墳》是指帝王的陵墓,是帝王死後埋葬的地方。
《皇墳》的部首拆分是“⼄”(二點水)和“土”,四個筆畫。
“皇墳”一詞是由漢字組成。漢字的形狀和含義都源于自然界事物的形态,而“皇墳”一詞表示帝王的墓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皇墳”保持不變,仍然是“皇墳”。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皇墳”的古代漢字寫法沒有具體記錄,因此無法确定。
1. 明代皇帝的皇墳位于北京市。
2. 古代帝王的皇墳都選在風水寶地。
3. 這座皇墳是國家的重要文化遺址。
皇族、皇室、皇帝、陵墓、墓地、墳地、陵園、陵寝。
皇陵、皇家陵墓、帝陵。
公墓、公共墓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