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use to mend one's errors despite of repeated admonition] 屢次教育,仍不改正。也說“累教不改”
“屢教不改”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經過多次教育或勸告,仍然不改正錯誤行為或态度,含貶義。該詞強調頑固性,常用于描述明知有錯卻拒絕糾正的人或行為。
2. 出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使用場景與例句
5. 英文翻譯
可譯為“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despite repeated education”或“turn a deaf ear to repeated criticisms”。
該成語強調重複教育與拒絕改正之間的矛盾,需結合語境判斷使用。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案例或現代政策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來源網頁。
屢教不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多次受到教育或批評,卻依然沒有改變。這個成語在漢語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固執或者固定的錯誤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屢(山字旁、麗字眉,4畫)
教(攵字底、尤字旁,11畫)
不(一字蓋、一字底,4畫)
改(己字底、川字峰,7畫)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成語中的“屢教”指的是多次進行教育和訓導,“不改”是指沒有改變。後來被運用到其他語境中,成為固執不改或者不願意改正錯誤的意義。
繁體字:
屢敎不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屢教不改
例句:
他雖然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和教育,卻屢教不改,仍然堅持走自己錯誤的路。
組詞:
屢次、屢見不鮮、屢禁不絕、多次、經常
近義詞:
執迷不悟、剛愎自用、頑固不化、一意孤行
反義詞:
及時改正、改過自新、悔過自新、虛心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