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學的意思、獨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學的解釋

謂自學而無師友指導切磋。《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穎達 疏:“謂獨自習學而無朋友,言有所疑無可諮問,則學識孤偏鄙陋,寡有所聞也。”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述懷》詩:“孤陋乏多聞,獨學少擊叩。” 唐 韓愈 《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學”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個人獨立學習,沒有老師指導或學友交流切磋的學習方式。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學記》中的經典表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強調缺乏交流的局限性。

二、詳細解釋

  1. 傳統語境
    古代典籍(如《禮記》)和學者(如孔穎達)指出,獨學易導緻知識面狹窄、見解偏頗。例如南朝梁武帝在詩中提到“獨學少擊叩”,唐代韓愈也引用《禮記》強調獨學的弊端。

  2. 現代延伸
    當代解釋補充了積極意義:

    • 強調自主性:通過獨立思考培養學習能力()
    • 適用場景:適合需要深度專注的學習階段,或資源受限時的自我提升()

三、辯證認知 雖然傳統觀點側重其局限性,但現代教育也認可獨學在培養自律性、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價值,建議與交流學習結合使用。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2、6的《禮記》及曆代詩文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學

獨學是指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不依賴他人或正規教育機構的輔導和指導。這種學習方式強調個體的自覺性和主體意識,使學習者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興趣進行學習。

獨學的部首是犬,筆畫是7畫。它是由部首犬與左右兩邊的兄構成的。

獨學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可追溯到《論語》的一句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個詞彙在現代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表示一個人獨立自主地學習并且沒有依賴他人參與。

在繁體字中,獨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獨學。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獨學的寫法與現代一緻。

以下是關于獨學的例句:

與獨學相關的組詞有: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學能力。

與獨學近義的詞彙有:自學、個人學習、獨立思考。

與獨學反義的詞彙有:合作學習、集體學習、依賴性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