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若的意思、當若的詳細解釋
當若的解釋
倘若。《墨子·尚同中》:“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罰也,将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詞語分解
- 當的解釋 當 (⑩噹) ā 充任,擔任:充當。擔(乶 )當。當之無愧。 掌管,主持:當家。當權。當政。 正在那時候或那地方:當時。當代。當初。當今。當即(立即)。當年。當街。當院。 面對着:當面。當機立斷。首當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專業解析
"當若"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其含義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體現為以下兩種用法:
-
表示“應當如同”、“應該像” (表示勸喻或比拟):
- 這是較為古典或書面化的用法。其中“當”表示“應當”,“若”表示“如同”、“像”。組合起來用于提出一種行為标準或期望,帶有勸勉、說理的意味。
- 例句參考: “為政者當若明鏡,公正無私。” (意思是:執政者應當像明鏡一樣,公正無私。)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基于古漢語常用虛詞“當”和“若”的經典用法組合。《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工具書對“當”、“若”的單獨釋義可作為支撐。
-
表示“如果”、“假如” (表示假設):
- 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近乎不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或仿古的文獻中。“當”在此處有加強假設語氣的作用,或可視為“倘”的假借或同義用法,“若”即表示“如果”。
- 例句參考: “當若天降甘露,則萬物複蘇。” (意思是:如果天降甘露,那麼萬物就會複蘇。)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中對“當”的釋義項之一(通“倘”,倘若)以及對“若”表示假設的釋義項。《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亦有相關說明。
“當若”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主要含義: 表示“應當如同”、“應該像”,用于提出一種理想或标準(用法1)。
- 古義(罕用): 表示“如果”、“假如”,用于假設條件(用法2)。在現代漢語表達中,更常用“應當像”、“應該如”、“如果”、“假如”等詞來替代“當若”。
釋義主要參考權威漢語工具書:《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中關于“當”和“若”的相關義項及用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當若”是古代漢語中的連詞,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倘若”“假如”相近,主要用于表示假設或條件關系。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表示假設或條件,相當于“如果”“假如”。該詞常見于先秦文獻,尤其是《墨子》中。
-
經典出處
典型用例可見《墨子·尚同中》:“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罰也。”此處“當若”引出自然現象異常的假設情景,表達“如果發生……”之意。
-
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連接分句,引出假設條件,後文多接結論或結果。
- 語體色彩:具有明顯的文言特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仿古文體或學術讨論中偶見。
-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當若”與“若當”不同,後者在古漢語中多表示“應當”(如《史記·項羽本紀》:“若當擊破沛公軍”),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冰聘碧霞元君不拘細節側泳雠貨傳桶裆襦刀刀搗虛撇抗丁漕端布恩遇分例負乘官産漢陰老黑蜮蜮洪茂畫龍點晴煥耳宦侍唿啦啦夾囊監锢見恕金鹽迥絕寄生生活娟秀巨狿簾内了斷梨花雲劉向龍須席論端棉農目不忍視内侮旁求俊彥倩俊輕嘴鮂鮋器制任受撒嬴山障省侍師矩松道宿構塌棵菜天戒恬曠同犯脫柄霧結煙愁侮嫚枭棊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