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哪裡有閑暇。 三國 魏 韋曜 《博弈論》:“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緻養;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為哪裡談得上。《莊子·人間世》:“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宮闕之下,雖壅之以黑墳,暖之於春日,猶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晉 盧谌 《贈崔溫》詩:“苟雲免罪戾,何暇收民譽?”
(3).猶豈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今君嗜酒而并于樂,政不飾而寬于小人,近讒好優,惡文而疏聖賢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見矣。”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雲:“何暇,語助,若言‘豈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 孟嘗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車而赴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何暇”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 哪裡有閑暇(表示忙碌或沒有空閑)
常用于反問句式,強調因事務繁忙而無暇顧及某事。例如:
2. 引申為“哪裡談得上”(表示否定或質疑)
用于否定某種可能性或合理性。例如:
3. 猶“豈但”(表示遞進或強調)
通過反問加強語氣,表達“不僅……甚至……”的含義。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莊子》《晏子春秋》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文言詞典。
何暇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何時有閑暇之餘。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非常忙碌,沒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何(rén)的部首是人,總共有七畫;暇(xiá)的部首是日,總共有十二畫。
《何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傳》中,作者為春秋時期的孔子。後來這個詞也被運用在其他文獻中。在繁體字中,何暇分别寫作何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何字的形狀略有不同,右側的“子”部分更為清晰,整體看上去有點像人身穿衣服的樣子;暇字的“日”部分則更加扁平,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
1. 我工作太忙了,連周末也沒有何暇去休息。
2. 他整天忙于工作,何暇關心家庭。
3. 身為老師,他總是何暇照顧學生的個人問題。
何處、何其、何能、何以、暇日、暇暇等。
無暇、無閑、無時間。
有暇、有閑、有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