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盡意;盡心。《史記·樂書》:“放棄《詩》《書》,極意聲色, 祖伊 所以懼也。”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 劉 李 二子方将極意於斯文,因為粗明古今歌詩同異之音焉。” 明 唐順之 《盛孺人墓志銘》:“孺人既以童而婦,婉婉自屬於其姑 錢孺人 ,姑亦極意拊育之如其女。” 清 龔炜 《巢林筆談·學畫患太似》:“ 麓臺先生 以畫妙天下,一時受業者多極意臨摹,惟恐不似。”
(2).猶恣意。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臨樂則肆情,處逸則極意,故雖繁華熠燿,無結秀之勳。”《晉書·宣帝記》:“昔 趙高 極意, 秦 是以亡; 呂霍 早斷, 漢 祚永延。”
"極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兩個層面解析。從構詞角度看,"極"原指房屋最高處的棟梁(《說文解字》),後引申為頂點、極緻;"意"指思想意識,二者組合構成"思想意識的最高境界"這一基本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其釋義呈現三層遞進關系:
本義層面
指事物的精微要旨,如《漢書·藝文志》所載"窮神知化,乃德之極",此處"極"即暗含窮究事物本質之意。在哲學領域常指對事物本質的終極探索,如程颢《定性書》中"廓然大公,物來順應"的修養境界。
實踐層面
指技藝或學問達到的至高境界,如《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狀态,反映技藝臻于化境時的心手相應狀态。此義項在藝術評論中常見,如元代湯垕《畫鑒》評吳道子畫作"窮極意态"即用此意。
心理層面
指傾注全部心力的專注狀态,《朱子語類》卷十二有"持敬須是隨事檢點,自然極意"之說,強調精神的高度集中。現代心理學研究将這種狀态稱為"心流體驗"(flow experience),與傳統文化中的"極意"存在跨時空呼應。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漢典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及《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等權威文獻編纂而成。
“極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盡意;盡心
指竭盡心意或全力投入某事。例如:
恣意;放任
含貶義,指放縱欲望或行為。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史記》、唐代文獻及後世用例,涵蓋權威詞典(如漢典)和文史資料。
按彈寶缽便音變元音表草炳靈公纏説澄浃充颎楚王山叢霄稻廬電視頻道讀學兒科繁冗鳳燭高庸革容光大顧避歸壽衣菰蔣孤甥黑豸鶴膺闳整華好黃梁美夢互代繪卷進士救黥醫劓空鐘浪迹萍蹤兩腳狐涼素鍊烴撩弄女工盤石之固蒲包巧捷氣不公切面入世省省士伍使院司馬門嗣虐速戾潭水貼水菟絲王孫公子吳莼五噎縣佰相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