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閙熱”。繁盛;熱鬧。 唐 白居易 《雪中晏起偶詠所懷》:“紅塵閙熱白雲冷,好於冷熱中間安置身。”《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船頭俱掛了雜綵,鼓樂振天,好生鬧熱。” 巴金 《春》七:“滿屋子都是客人,鬧熱得很。”
“鬧熱”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鬧熱”由“鬧”(喧鬧)和“熱”(熱烈)組成,表示繁盛、熱鬧的狀态,強調人群聚集、場面活躍。在古漢語中亦寫作“閙熱”,如唐代白居易詩句“紅塵閙熱白雲冷”便體現了這一用法。
多用于描述節日慶典、市集活動、聚會等喧鬧場合。例如:“元宵節鬧熱鬧,幸福好運隨春到”(例句),或《醒世恒言》中“鼓樂振天,好生鬧熱”的描寫。
該詞在吳語、西南官話等方言中保留較多,現代普通話更常用“熱鬧”。巴金《春》中“滿屋子客人,鬧熱得很”即體現方言色彩。
二者為同素逆序詞,含義相近,但“鬧熱”更偏向古語或方言表達,而“熱鬧”是普通話标準用法。
唐代已見用例,如白居易詩作;明清小說(如《醒世恒言》)及現代文學(如巴金作品)中均有延續,說明其語言生命力。
《鬧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事物變得熱鬧、喧嚣、繁忙。
《鬧熱》由部首組成,左邊是門(mén)字的部首,右邊是灬(huǒ)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鬧熱》一詞源自漢語,是現代漢字的常用詞語之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鬧熱」。
在古代漢字中,「鬧熱」沒有特定的寫法,而是使用各自單獨的字進行描述。比如,使用「喧鬧」表示熱鬧,使用「炎熱」表示炎熱。
1. 街道上人聲鼎沸,非常鬧熱。
2. 這個音樂節的現場非常鬧熱,人們熱情高漲。
1. 熱鬧
2. 繁鬧
3. 熱衷
4. 熱烈
5. 熱愛
1. 熱鬧
2. 繁忙
3. 忙碌
4. 喧嘩
5. 熱火朝天
1. 寂靜
2. 冷靜
3. 冷清
4. 甯靜
5. 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