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拜的意思、羅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拜的解釋

[from a line around a person to pay homge] 羅列而拜。圍繞着下拜

相與羅拜而去。——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詳細解釋

環繞下拜。《三國志·魏志·張遼傳》:“所督諸軍将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其人悉羅拜塵中,曰:‘不敢,不敢。’” 明 宋濂 《送陳生子晟還連江序》:“復命左右出内府錢若幹,以為道塗費,衆皆羅拜而退。” 陳毅 《莫幹山紀遊詞》:“ 莫幹 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緑海,風來鳳尾羅拜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羅拜”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uó bài,其核心含義是環繞着某人或某物行禮跪拜,通常用于描述多人共同行禮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衆人圍繞中心人物或事物排列成行,集體跪拜行禮。這一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或宗教儀式中,表達尊敬或臣服之意。

  2. 語境延伸
    多用于文獻或曆史描述,如軍隊将領凱旋時百姓夾道跪拜,或重要人物去世時親友環繞靈柩行禮等場景。


出處與例證

  1. 曆史典籍

    • 《三國志·魏志·張遼傳》記載:“所督諸軍将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
    • 唐代白居易《祭崔相公文》提到:“平生親友,羅拜柩前。”
    • 清代侯方域《壯悔堂文集》中亦有“相與羅拜而去”的描述。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叙述,例如:“鄉村百姓扶老攜幼,燒香羅拜迎接。”


相關用法與造句


“羅拜”強調集體行禮的儀式感,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使用較少。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三國志》《酉陽雜俎》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拜(luó bài)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漢字詞語,它有幾個不同的含義。首先,羅拜可以指代一種古代的禮儀行為,即在宗教或正式場合下,人們向神明或尊貴的人行禮跪拜。另外,羅拜也可以指代向他人低頭、行禮示敬的行為。 從字的構成來看,羅拜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羅字的部首是網,而拜字的部首是手。網表示細小的事物連在一起,而手則代表動作。因此,羅拜的合體含義,可以解釋為細緻小心地行使拜的儀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羅字在古代的寫法是“羅”,拜字的古代寫法是“拜”。這兩個字都是繁體字,與現代的簡化字相比,筆畫較多,結構更加複雜。但是,經過簡化後的現代字,更易于書寫和識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羅拜的句子和例句: 句子1:每年的清明節,人們會羅拜祖先的墳墓。 例句1:清明節這一天,全家人來到爺爺的墳前,向他羅拜祭拜。 句子2:他在見到老師時總是羅拜行禮。 例句2:學生們習慣性地羅拜行禮,以示對老師的尊敬。 組詞:恭羅、千羅萬象、低羅、拜訪羅、羅菜。 近義詞:跪拜、叩拜、頂禮膜拜。 跪拜和羅拜都表示行禮跪拜的行為,但跪拜更強調跪下禮拜,而羅拜則可以泛指各種行禮動作。 反義詞:傲慢、輕蔑、無視。 反義詞表示相反的意思,與羅拜相對,傲慢、輕蔑、無視都可以表示對他人不敬的态度。 綜上所述,羅拜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古代的行禮跪拜儀式或現代的向他人行禮示敬的動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網和手,源自古代的繁體字寫法。在句子中可以靈活運用,也可以與其他詞組合,表達不同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