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論叙”。論說。《周書·蔡祐傳》:“ 承先 口不言勳,孤當代其論敍。” 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今 瑒 等所論敍信篤,固終始不懈其德矣。” 梁啟超 《盧梭學案》:“其所謂緊要之一事,未及論敍,而 盧氏 遂卒。”
“論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解析:
拼音與字形
讀作lùn xù,其中“敍”是“叙”的異體字,表示“次序、排列”之意()。因此“論敍”可理解為“論說并有序陳述”。
核心含義
指通過邏輯性論述表達觀點,常用于古籍中表示對事件、道理的系統性闡述。例如《周書·蔡祐傳》中“論敍”即指對功績的評述()。
《周書》例
周武帝對蔡祐的評價:“承先口不言勳,孤當代其論敍”,意為蔡祐不自我表功,君主需代其論述功績。
宋·葉適例
在《徐德操墓志銘》中,“論敍信篤”指叙述内容真實可靠,體現詞義中對“條理”的強調。
梁啟超例
提及盧梭學說時,稱“未及論敍”即指未完成系統性闡述()。
根據漢典,“敍”本義為“次第”,引申為按次序說明()。因此“論敍”可視為“論述”與“叙述”的結合,強調邏輯性和層次性。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多用“論述”或“叙述”替代。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對“敍”的釋義()及古籍原文()。
「論叙」這個詞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詞,它是由「論」和「叙」兩個字組成。
「論」字是由「言」字旁和「侖」字旁組成,它是一個由左右兩個部首構成的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八畫。
「叙」字是由「讠」字旁和「餘」字旁組成,它也是一個由左右兩個部首構成的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十四畫。
「論」字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内則序》中,意為辯論、讨論。而「叙」字則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中,意為叙述、陳述。
「論」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論」字,「叙」字則為「敍」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論」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侖」字。
這裡是一些使用「論叙」一詞的例句:
1. 他們在會議上進行了激烈的論叙。
2. 這篇文章的論叙非常清晰明了。
3. 作者通過巧妙的論叙,成功地展現了主題。
與「論叙」相關的組詞有:論述、辯論、言論、叙述。
「論叙」的近義詞包括:陳述、叙說、闡述。
「論叙」的反義詞包括:諱飾、隱瞞、閉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