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屍的意思、獻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屍的解釋

古代祭禮中向屍者進獻祭品。屍,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洗爵于房,酌亞獻屍,屍拜受,主婦北面拜送。”《禮記·祭義》:“君獻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獻屍"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指在宗廟祭祀時向"屍"進獻祭品的儀式。"屍"并非現代意義上的屍體,而是指代祖先神靈的活人代表,通常由孫輩孩童擔任。該儀式包含三個核心環節:

  1. 獻禮程式 《周禮·春官》記載"獻屍"需遵循"九獻"之禮,包含初獻、亞獻、終獻等完整流程。主祭者需按特定方位行進,配合《詩經·楚茨》描述的"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完成獻酒、獻食等步驟。

  2. 文化象征 《禮記·郊特牲》指出"屍飲五,君洗玉爵獻卿",通過屍與參祭者的互動,構建生者與祖先的溝通橋梁。漢代鄭玄注疏強調這種儀式具有"象神享之"的象征意義。

  3. 曆史演變 考古發現商代甲骨文已出現相關祭祀記錄,至西周形成完整制度。《儀禮·特性饋食禮》詳細記載了士階層的獻屍流程,而《禮記·祭統》則規範了不同等級對應的禮儀差異。隨着宋代家廟制度衰落,該儀式逐漸簡化消失。

本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祭祀禮儀條目、《十三經注疏》相關篇目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研究》學術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獻屍”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一、基本詞義

指古代祭禮中向“屍”進獻祭品的儀式。這裡的“屍”并非指屍體,而是由活人扮演、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神主”角色(、、)。

二、具體出處

  1. 《儀禮·特牲饋食禮》記載了主婦向屍獻酒的細節:“主婦洗爵于房,酌亞獻屍,屍拜受”。
  2. 《禮記·祭義》提到“君獻屍”,說明這是貴族祭祀的重要環節(、)。

三、詞義演變

需注意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為國家犧牲”的成語,這屬于錯誤引申。該詞自始至終屬于祭祀術語,未發展出其他引申義。

四、相關拓展

古代“屍祭”制度中,獻屍儀式有嚴格流程,包括初獻、亞獻、終獻三次獻禮,體現了周代禮制的等級特征(、)。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祭祀儀軌,可查閱《儀禮》《禮記》原文,或參考漢典網等古籍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忍白版侯貝萋邊貿筆劄赤參赤肉吃着碗裡看着鍋裡抽課聰明一世,懵懂片時大話蕩蠲登成琱盤條蕩負犯撫輯阜陸浮頭食賦銀綱首惶恐毀碎婚因胡鋪搭江鰌踐跚驕虛積骸驚憂集鎮屦杖康熙懇苦蘭桂騰芳略人鸾鷟簏箱沒分曉美髯公披腹心起根發腳稔歲入冠三時山岅上賞受學肆覽同賞同心合德退黜娲娥嗚囔祥事鄉壯纖弱銷改嚣務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