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论叙”。论说。《周书·蔡祐传》:“ 承先 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敍。”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今 瑒 等所论敍信篤,固终始不懈其德矣。” 梁启超 《卢梭学案》:“其所谓紧要之一事,未及论敍,而 卢氏 遂卒。”
“论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综合解析:
拼音与字形
读作lùn xù,其中“敍”是“叙”的异体字,表示“次序、排列”之意()。因此“论敍”可理解为“论说并有序陈述”。
核心含义
指通过逻辑性论述表达观点,常用于古籍中表示对事件、道理的系统性阐述。例如《周书·蔡祐传》中“论敍”即指对功绩的评述()。
《周书》例
周武帝对蔡祐的评价:“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敍”,意为蔡祐不自我表功,君主需代其论述功绩。
宋·叶适例
在《徐德操墓志铭》中,“论敍信篤”指叙述内容真实可靠,体现词义中对“条理”的强调。
梁启超例
提及卢梭学说时,称“未及论敍”即指未完成系统性阐述()。
根据汉典,“敍”本义为“次第”,引申为按次序说明()。因此“论敍”可视为“论述”与“叙述”的结合,强调逻辑性和层次性。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多用“论述”或“叙述”替代。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对“敍”的释义()及古籍原文()。
「论叙」这个词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词,它是由「论」和「叙」两个字组成。
「论」字是由「言」字旁和「仑」字旁组成,它是一个由左右两个部首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是八画。
「叙」字是由「讠」字旁和「余」字旁组成,它也是一个由左右两个部首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是十四画。
「论」字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内则序》中,意为辩论、讨论。而「叙」字则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中,意为叙述、陈述。
「论」字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論」字,「叙」字则为「敍」字。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论」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侖」字。
这里是一些使用「论叙」一词的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论叙。
2. 这篇文章的论叙非常清晰明了。
3. 作者通过巧妙的论叙,成功地展现了主题。
与「论叙」相关的组词有:论述、辩论、言论、叙述。
「论叙」的近义词包括:陈述、叙说、阐述。
「论叙」的反义词包括:讳饰、隐瞒、闭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