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曲的意思、诘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曲的解釋

屈曲;屈折。 唐 宋之問 《秋蓮賦》:“複道兮詰曲,離宮兮相屬。”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見可入計序》:“公之文,嚴於法而沉於氣,往往詘常調而自伸其才,故變幻詰曲,無不極情之所至。” 清 周亮工 《哭許有介》詩:“蠅頭詰曲懷人劄,豕腹彭亨傲客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诘曲”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判斷。其解釋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讀音為jié qǔ(或jí qū),意為彎曲、曲折

  1. 基本含義:形容事物形态的屈曲、迂回,如山路、建築結構等。

    • 例:金代劉迎詩句“車聲夜隨山诘曲”,形容山路的蜿蜒曲折。
    • 唐代宋之問《秋蓮賦》中“複道兮詰曲”,指樓閣間通道的曲折。
  2. 引申用法:用于形容文字艱澀難懂,常與“聱牙”連用為成語“诘曲聱牙”(或“聱牙诘曲”)。

    • 例:“學術文章句未通,聱牙诘曲亦稱雄”,批評文章語言晦澀。

二、讀音為jié qū,意為直接質問(較少見)

部分詞典提到其含義為“正直坦率,直截了當問責”,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可能與“诘”(質問)的獨立含義相關,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曲的意思

诘曲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批評、質問他人的言辭或行為。當我們用诘曲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談或行為時,常常表示對其不太滿意或有所不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将诘曲拆分為兩個部首可以分别得到“讠”和“欠”兩個部首。在拆分為筆畫時,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诘曲》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黍離》一篇中。這篇詩描寫了一個人汲水的情景,并用“诘曲”形容了人們的辛勤勞作。繁體字為「詰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诘曲一詞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古人在書寫時,可能更加複雜和繁瑣一些。

例句

1. 他不應該诘曲我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

2. 這個評論家以他鋒利的诘曲而著稱,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組詞

質疑、責難、駁斥、問難

近義詞

發問、質問、控訴、責诤

反義詞

稱贊、贊揚、褒獎、嘉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