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服的意思、扶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服的解釋

亦作“ 扶伏 ”。亦作“ 扶匐 ”。同“ 匍匐 ”。1.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禮記·檀弓下》:“《詩》雲:‘凡民有喪,扶服救之。’”《詩·邶風·谷風》作“匍匐救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折軫。”《南史·隱逸傳上·剡縣小兒》:“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屍側,頓絶而死。” 元 揭傒斯 《臨川女》詩:“聞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濱。” 王闿運 《熊氏墓表》:“睋而有間,恭人暴卒,同官命婦,扶服救喪。”

(2).趴伏于地。《漢書·霍光傳》:“ 中孺 扶服叩頭曰:‘老臣得託命将軍,此天力也。’”《漢書·匈奴傳下》:“ 呼韓邪 攜國歸化,扶伏稱臣。”《南齊書·王敬則傳》:“夜着青衣,扶匍道路,為 太祖 聽察 蒼梧 出來。” 宋 王禹偁 《大閱賦》:“俾遁逃兮無地,鹹扶服兮朝天。”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闌斑被繡縵,扶服拜赤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扶服”是古代漢語中的異體詞,與“匍匐”相通,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伏地爬行
    形容急迫或竭力的狀态,多用于表達救助、攻擊等情境。如《禮記·檀弓下》引用《詩經》“凡民有喪,扶服救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載“扶伏而擊之,折軫”,均體現行動急切。

  2. 趴伏于地
    表示恭敬或臣服,常見于史書記載。例如《漢書·霍光傳》中“中孺扶服叩頭”,《漢書·匈奴傳》中“呼韓邪扶伏稱臣”,均指伏地行禮或歸順。


二、文獻用例


三、字義考證

從字源看,“扶”在此處讀為pú(與“匍”同音),與“服”組合為聯綿詞,屬于“匍匐”的異寫形式。如提到,“扶服”實為“匍匐”的假借字,本義為“伏地而行”。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及文言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漢書》等文獻原文,或查閱《字源》《細說漢字》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扶服(fú fú)一詞是以“扶”和“服”兩個字組成的,表示幫助或支持他人,使其安心或滿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扶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服”,分别表示手和衣物。扌是手的偏旁部首,服則是衣物的意思。 來源 “扶服”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漢語。通過結合“扶”(幫助)和“服”(滿意)兩個漢字的意義,形成了表示幫助或支持他人的含義。 繁體 繁體字“扶服”為「扶」+「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扶”和“服”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太大差異,基本保持了相同的形态和意義。 例句 1. 他們同心協力,扶服了那位失落的朋友。 2. 他的溫暖話語和關懷的舉動,讓我倍感扶服。 組詞 與“扶服”相關的組詞有: - 扶助:提供幫助或支持他人。 - 扶持:支持或維護某人或某事物。 - 扶勢:協助某人取得優勢或地位。 - 奉承:通過言辭或舉動迎合他人,以獲得支持或好處。 近義詞 與“扶服”近義的詞語有: - 助人:幫助他人,提供支持。 - 相助:互相協助,共同支持他人。 - 扶正:糾正錯誤,使事物恢複正常。 反義詞 與“扶服”反義的詞語有: - 遺棄:抛棄他人,不再提供幫助。 - 忽略:無視他人的需要或困難。 - 冷漠:對他人的困難或需求不關心或不在乎。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需了解更多,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