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mmer] 敲鑼用的有撞頭的杆
“鑼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指敲擊鑼的專用工具,通常由帶有撞頭的杆狀物構成,用于通過擊打鑼面發出聲音。
在特定語境下,“鑼槌”可比喻言辭犀利、聲音洪亮的表達方式,強調語言的力量感。不過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鑼作為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常與“鑼槌”搭配使用,如《廣東軍務記》中記載的“鳴鑼聚衆”場景,體現了其在曆史中的實際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例句及文化背景說明。
《鑼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用于敲擊鑼的長柄狀物。在表演或慶典活動中,人們使用鑼槌敲擊鑼,産生響亮的聲音,以示慶祝或引起注意。
《鑼槌》的拆分部首為金字旁和木字旁,分别是"钅"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6筆。
《鑼槌》一詞的來源比較直接,它由鑼和槌兩個字組成。鑼指的是一種打擊樂器,槌指的是用來敲擊物體的工具。綜合起來,鑼槌就是用來敲擊鑼的工具。
《鑼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鑼槌」。
在古代漢字字典《康熙字典》中,鑼槌的寫法為「鏤槌」。
1. 這位演奏家用手中的鑼槌敲響了鑼的最後一聲。
2. 他手持鑼槌,節奏穩健地敲擊着鑼。
鑼槌的組詞有:鑼槌聲、敲鑼槌、鑼槌音。
鑼錘、鑼榔。
靜、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