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pity on] 憐惜;珍惜
矜惜名節
猶珍惜。《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康四年》:“﹝ 趙王 ﹞ 虎 曰:‘ 裕 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為也。’” 宋 蘇轼 《寄周安孺茶》詩:“貴人自矜惜,捧玩且緘櫝。”
“矜惜”是一個書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憐惜、珍惜,尤其強調對珍貴事物或名譽的重視與愛護。以下是詳細解析:
憐惜與珍惜并存
該詞由“矜”(憐憫、慎重)和“惜”(愛惜)組合而成,既包含情感上的憐憫,也包含行動上的珍惜。例如《資治通鑒》中“矜惜名節”指重視名譽與氣節,不願輕易妥協。
適用對象
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名節、情誼、才華等,如蘇轼詩句“貴人自矜惜,捧玩且緘櫝”形容對珍貴茶具的珍視。
“矜惜”強調因重視而産生謹慎愛護的态度,常見于書面表達或曆史文獻,帶有典雅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口語詞彙混淆。
矜惜,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可貴、珍惜和愛惜之情。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矛”字是它的部首,右邊的“惜”字是它的偏旁。
矜字的部首是“矛”,它的五筆筆畫順序為13251,所以它的拆分部首為“矛”。而“惜”字的部首為“心”,它的五筆筆畫順序為34323,所以它的拆分部首為“心”。
矜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躬之矜。”意思是指蓼草那樣脆弱的植物,卻頗有驕傲自尊之情。後來,矜惜的含義逐漸擴展為對一切珍貴事物的愛惜和珍惜之情。
在繁體字中,矜惜的寫法為“矜惜”。
古時候,矜字的寫法為“矕”,舊時經常用來指代一種表現出自負的神情。而惜字的寫法為“烕”,意思是指愛惜、珍愛。
一些矜惜的例句:
1. 對于那些矜惜家族傳承的傳統工藝的人來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珍貴的。
2. 她矜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份友情,不輕易許諾。
3. 他矜惜自己的時間,不會隨便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與矜惜相關的詞彙:
組詞:珍惜、愛惜、熱愛
近義詞:珍愛、重視、敬重
反義詞:蔑視、忽視、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