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羲的意思、伏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羲的解釋

[one of the earliest legendary rulers] (2852—2738 B.C.)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6*虎通考》:“三皇者,何謂也?伏羲、神農、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戲”、“皇羲”、“宓犧”、“包犧”。風姓。有勝德。始畫八封;造書契;教民佃、漁、畜牧。都陳。相傳在位115年,傳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載

詳細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 風姓 。相傳其始畫八卦,又教民漁獵,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 庖犧 。亦作“ 伏戲 ”、“ 伏犧 ”。《莊子·繕性》:“逮德下衰,及 燧人 、 伏羲 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莊子·大宗師》:“ 伏戲氏 得之,以襲氣母。”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鴻荒之世,聖人惡之,是以法始乎 伏犧 而成乎 堯 。”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聖,故曰 庖犧 ,亦曰 伏羲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 賈公彥 疏引《孝經緯》:“ 伏犧 之樂曰《立基》。” 唐 楊炯 《少室山姨廟碑》:“ 伏羲 畫卦,唯觀鳥獸之文。”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茲著書顯言:東西萬國及我 伏戲 與 中國 之初人盡是邪6*教子孫,其辱我天下之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伏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重要人文始祖,其含義和地位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身份與地位

伏羲被尊為三皇之首,與神農、黃帝并稱三皇,在《史記》中被列為中華民族最早的王。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開創者,被道教視為東王公化身,佛教則認為是寶應聲菩薩轉世。

二、别名與形象

• 别稱:庖犧、宓羲、包犧、伏戲等(見于) • 形象特征:人首蛇身或人首龍身,散發披肩、身披鹿皮,以龍為圖騰(融合蛇、鳄、鹿等動物特征)

三、主要貢獻

  1. 創八卦:觀察天地萬物變化,首創八卦符號系統
  2. 造書契:發明刻畫文字取代結繩記事
  3. 漁獵革新:仿蜘蛛結網制作漁獵工具
  4. 婚姻制度:制定嫁娶禮儀,推行對偶婚制
  5. 音樂創造:發明瑟等樂器并創作樂曲

四、家族關系

• 母親:華胥氏(踩雷澤巨人腳印受孕) • 配偶:女娲(既是妹妹也是妻子) • 後代:兒子少典→炎帝、黃帝

五、文化影響

作為龍圖騰的創造者,奠定了"龍的傳人"文化基因。其活動地域以甘肅天水為中心,後定都陳地(今河南淮陽),相關傳說在《莊子》《白虎通》等古籍均有記載。

注:如需完整文獻記載,可查閱《史記》《莊子》及天水市政府相關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指的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據傳,《山海經》記載了伏羲的事迹,他被尊稱為人祖,是古代人類文明的開啟者。伏羲被認為是文化的奠基人,創造了八卦、六十四卦、八卦演繹等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思想體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伏羲》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伏(部首:人,筆畫:6)和羲(部首:羊,筆畫:11)。 來源和繁體 《伏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伏羲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古代文獻的限制和不完備,我們無法得知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1. 伏羲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智慧和創造力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 《山海經》中記載着伏羲的事迹,對我們了解古代神話和傳說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 組詞 伏羲是一個獨立的詞彙,沒有常見的與之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中華民族的始祖、人類文明的奠基人 反義詞 無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