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e and rope] 用繩索捆綁
用繩索捆綁。《四川巴縣民歌·做來做去為别人(四)》:“冬季裡來雪花飛,趕交地主租谷米;如若租米交不出,繩捆索綁關牢裡。”
“繩捆索綁”是一個中文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比喻意義:
除了字面含義,還可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嚴密控制或限制,例如形容被規則、制度或情感等無形力量束縛。
典型語境: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鐵道遊擊隊》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繩捆索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繩子或索索将人或物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它可以用來形容進行嚴格的約束或限制,也可以用來比喻人際關系緊密,相互依賴。
成語《繩捆索綁》可以拆分為“繩”、“捆”、“索”和“綁”四個部分。其中,“繩”的拼音是shéng,部首是纟,總筆畫數是9;“捆”的拼音是kǔn,部首是扌,總筆畫數是12;“索”的拼音是suǒ,部首是纟,總筆畫數是10;“綁”的拼音是bǎng,部首是纟,總筆畫數是7。
成語《繩捆索綁》最早出現在《晉書·楊欣傳》中。它的意思是用繩索捆綁起來,形容被嚴密地掌握,“繩捆”代表了極嚴格的約束,“索綁”則表示了極為緊密的依附。這個成語後來逐漸演變成用于形容人際關系緊密,或者形容遭受限制和束縛的情況。
《繩捆索綁》的繁體為「繩捆索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稍有不同。成語《繩捆索綁》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維繩捆索綁」。
1. 這個組織對成員有嚴格的繩捆索綁,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組織紀律。
2. 這兩個人的關系可以說是繩捆索綁,你見一個必定見另一個。
繩索、繩索九九、捆綁、索取、索性、辮繩結樹。
牢固、結實、緊密。
自由、解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