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捆索綁的意思、繩捆索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捆索綁的解釋

[tie and rope] 用繩索捆綁

詳細解釋

用繩索捆綁。《四川巴縣民歌·做來做去為别人(四)》:“冬季裡來雪花飛,趕交地主租谷米;如若租米交不出,繩捆索綁關牢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捆索綁”是由四個單字組成的并列式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用繩索将人或物進行多重束縛的動作。從漢語詞源角度分析:

繩《說文解字》釋為“索也”,特指兩股以上纖維絞合而成的長條物;捆字從手從困,甲骨文象形為用手将草束紮緊的動作;索在《廣雅》中解作“大繩”,強調材質的粗韌特性;綁字始見于宋代文獻,專指用繩帶系結的強制性動作(引自《漢字源流大字典》商務印書館2018版)。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白話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關雲長義釋曹操”中即有“将敗卒繩捆索綁,解往江陵”的用例,生動展現古代戰争中俘虜束縛場景。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兩類語境:

  1. 具體指用繩索對物體進行加固,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例證“用麻繩将行李繩捆索綁”
  2. 比喻對人身自由的強力限制,常見于司法文書描述,如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網2023年公布的“張某被繩捆索綁限制人身自由案”。

近義表述有“五花大綁”“鐐铐加身”,但相較而言,“繩捆索綁”更強調束縛工具的原始性與動作的反複性。該成語在《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1)中被标注為丙級詞彙,屬于書面語與口語通用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繩捆索綁”是一個中文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深層含義與用法

  1. 比喻意義:
    除了字面含義,還可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嚴密控制或限制,例如形容被規則、制度或情感等無形力量束縛。

  2. 典型語境:

    • 常見于描述抓捕、拘禁等場景(如文學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被“繩捆索綁”);
    • 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思想被傳統觀念繩捆索綁”。

三、出處與示例


四、結構特點與使用頻率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鐵道遊擊隊》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棄襃異筆立不侔長律秤錘落井斥罷厝心大規模蹬跶多嫌度脫繁務戆闇高絶高壓脊共軌弓正館勞邯淡回修互為表裡假詞尖滑階沿錦段啾喧籧蒢爵秩璃燈賃保鹵缸論抵露犬路亭濛湧男錢内帳逆道亂常槃馬愆滞起場親告起訖凄怨痊和三箧聲腔食無魚史佐説風説水訟棠歲口索放騰蛇騰噬天殛天理昭彰烏號下潠田